如何有效防治豬咬尾癥?
豬咬尾癥在集約化和規?;B豬場時有發生,而且一旦發生還難以制止,特別在早期斷奶的豬群發生的比較多,嚴重影響豬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對養豬生產者來說,的確是一件非常傷腦筋的事。根據資料報道,發生這種惡癖癥的豬群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要比正常豬群下降26.4%。
有咬尾癖的豬常見舔食墻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尿堿、咸味異物(傷口、血液)等癥狀。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豬吞食胎衣和仔豬;有的食欲減退、貧血、衰弱,甚至衰竭。咬尾癖豬起初表現舉動不安,對外部刺激敏感,食欲減弱,眼光呈惡毒狀。同欄或幾欄內的豬起初只有幾只互相咬斗,逐漸發現多只互相咬斗,特別是咬尾,個別還咬耳。在尾部損傷處有血液流出。咬豬對血液產生異嗜,引起咬尾癖,危害逐漸擴大。咬傷程度表現為從伴有尾部出血的輕度癥狀到反復咬傷引起尾部脫落的病例。嚴重的有咬傷部由于連續幾天不斷被咬,可繼發感染引起骨髓炎,膿腫。如不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可并發敗血癥等,導致死亡。一般發生于18-80千克肉豬,以30-40千克肉豬發病率較高。從性別看,母豬的發生率比公豬高。
豬咬尾巴的原因主要有幾點:
1.豬群飼養密度較大,空氣濕度與溫度不佳,在狹窄的空間內擁擠容易打架咬尾巴。
2.喂養的飼料中營養不均衡,缺乏礦物質會影響豬的情緒出現咬尾巴的現象。
3.豬體內外受到寄生蟲的感染,造成身體不適而咬尾巴。
4.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出現應激反應時出現咬尾巴的現象。
5.有些仔豬斷奶后會遺留吮吸行為,會尋找尾巴作為吮吸對象,逐漸變為咬尾巴的行為。
豬咬尾巴多是外在因素引起,解決辦法要從問題點著手
1.給豬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包括飼料配比、飼養密度、溫度、光照、濕度等,可以很大程度的解決豬容易頻發的各種疾病。
2.很多豬場都會對仔豬進行斷尾和剪牙的處理,這是減少豬群后續互相傷害的一種處理方式,不過應盡量減少因此而來的應激。仔豬出生一兩天即可進行該操作。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而且還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引發咬尾癥。據資料報道,斷尾后發生咬尾的僅占0.25%,而未斷尾的發生率為6.86%,相差27倍。
3.對于咬傷的尾巴,為了避免感染,可以先用高錳酸鉀清清洗傷口,再涂抹黃連素溶液,既能殺菌消炎,其自帶的苦味也能防止豬再次咬尾巴。嚴重的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
4.定期驅蟲,一般分別在出生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時候分別驅一次蟲。應定期驅除體內寄生蟲2-3次,即分別在豬30-40日齡、70-80日齡、100-110日齡時各驅蟲1次。同時要注意驅除體表虱、疥癬等,否則會因寄生蟲影響而導致咬尾癥的發生。對于個別有咬尾怪癖的豬可以單獨飼養。
5.豬的營養需求一定滿足。應根據豬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全價配合飼料。發現有咬尾現象時,應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也可增加0.1%的食鹽,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喂料要定時定量,為了防止飼料霉變,日常使用霉脫凈拌料或者飲水。
助農技術員梁土欽聯系方式18275778049
- 上一篇:雞腺肌胃炎治療效果好的方法 [2023-10-16]
- 下一篇:【視頻】廣西助農公司攜手廣西河池市大化縣各村獸醫對各個鄉屯的養殖場進行疫苗免疫。 #獸醫社會化服務 #養殖 #養牛人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