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青貯飼料 —— 讓養殖降本增效的 “綠色法寶”#青貯飼料 #三農 #養殖
青貯飼料:奏響現代農業生態與效益的 “雙重樂章”
在當今蓬勃發展的現代畜牧業領域中,青貯飼料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而耀眼的光芒,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青貯飼料,絕非是一種簡單的飼料處理手段,它實則蘊含著精妙的科學原理與豐富的實踐智慧。
其制作過程起始于對新鮮植物原料的精心甄選,那些鮮嫩多汁的牧草,以及在農田收割后剩余的秸稈等植物材料,均是青貯的絕佳素材。當這些原料被收集起來后,第一道工序便是切碎或粉碎處理,將原本體積較大、質地不均的植物原料轉變為大小適宜、便于后續操作的碎段。這一步驟猶如搭建高樓大廈前的基石鋪設,極為關鍵,它能夠確保后續微生物菌種均勻地附著其上,開啟神奇的發酵之旅。
緊接著,便是加入特定的微生物菌種這一核心環節。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生命,在青貯飼料的制作進程中肩負重任。它們恰似一群兢兢業業的 “工匠”,在無氧且適宜的環境下,將植物原料中的糖類等物質逐步轉化,不僅有效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從根源上防止飼料的霉變與腐爛,如同為飼料披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防護鎧甲,而且還能巧妙地改良飼料的品質。經此發酵,飼料原有的營養成分得以最大程度地留存,那些易氧化、易流失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都被穩穩地 “鎖” 在飼料之中。同時,飼料的結構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改變,變得更易于動物消化吸收,進而為動物呈上一份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 “饕餮大餐”。
詳細探究制作青貯飼料的步驟,每一步都飽含著技術要點與匠心獨運。首先是激活發酵菌液,宛如喚醒沉睡的精靈。將 1 包 99 多功能飼料發酵劑與 500 克的紅糖溶解在 10 - 20 公斤的水中,這水的用量還需依據秸稈的含水量靈活調整,恰似大廚依據食材的干濕程度精準調配湯汁一般。尤其在低溫季節,為給微生物創造一個溫暖舒適的 “工作環境”,建議使用約 35℃的溫水,讓發酵劑與紅糖在水中充分交融,激活其中的微生物菌群,使其迅速進入 “備戰狀態”。
適時收割牧草秸稈同樣不容忽視,這要求養殖戶精準把握植物生長的黃金節點。收割過早,植物含水量過高,糖分積累不足,不利于后續發酵;收割過晚,植物纖維木質化加劇,營養成分流失,牲畜適口性變差。因而,唯有憑借豐富的經驗與對植物生長規律的熟稔,才能在恰當的時機將鮮嫩的牧草秸稈收入囊中。
切割粉碎環節,需選用合適的機械設備,將牧草秸稈加工成適宜的長度與粗細。太粗太長,不利于壓實密封,還會影響微生物作用的均勻性;太細太短,則可能破壞植物纖維結構,造成營養流失。如同雕琢藝術品,分寸的拿捏至關重要。
隨后便是噴灑激活的菌液,可選擇在填充的同時進行,確保每一寸飼料原料都能沐浴在菌液的 “滋養” 之下。操作時,需手持噴灑設備,均勻地將菌液播撒,讓微生物均勻分布,開啟發酵的序章。
緊接著加入一定量的玉米粉,每噸牧草添加 50 公斤玉米粉,這就如同為微生物的 “工作” 提供充足的 “燃料”。玉米粉富含糖類等易發酵物質,能助力微生物更好地繁衍代謝,充分混合的過程中,需反復翻攪,保證菌液與飼料及玉米粉完美融合,不分彼此。
再將混合均勻的牧草秸稈裝入編織袋或者飼料桶中,裝填時要層層壓實,排除空氣,為微生物營造無氧環境,而后密封處理,阻斷外界氧氣、雜菌的侵擾。整個過程如同封存一壇美酒,需倍加小心。完成封裝后,還要定期檢查容器是否破損,以防氧氣 “乘虛而入”。正常情況下,只需耐心等待 7 天左右,青貯飼料便可大功告成,開啟飼喂動物的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取用青貯飼料后,務必再次進行密封,這一小小的舉動,卻關乎飼料后續保存的成敗。一旦密封不嚴,氧氣進入,之前的努力便可能付諸東流,飼料會迅速變質。
青貯飼料憑借其卓越的優勢,已然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得力助手。一方面,它顯著提升了動物的營養水平,讓牲畜們吃得營養、長得健壯,生產性能大幅攀升,為養殖戶帶來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它巧妙利用了原本可能被廢棄的秸稈等資源,降低了飼料成本,為農民開辟了一條降本增效的新路徑。隨著青貯飼料技術的日益推廣與廣泛應用,它必將如同春風化雨,為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助力農業與生態攜手邁向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廣西助農公司技術員產品購買及技術咨詢請聯系 :吳承超18877762510(微信同號)
- 上一篇:【視頻】探秘廣西助農生態養殖基地:優質七百弄雞苗的搖籃 [2025-02-24]
- 下一篇:豬耳朵發紅發紫是啥原因?除了藍耳病,還需要注意這三種常見病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