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對人體健康與營養的作用
摘要:通過網絡調查了解腸道狀況已成為困擾大眾的普遍問題,而腸道對人體營養吸收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腸道健康,目前大多數人還不是非常清楚。本文從人體腸道功能介紹,引出人體的微生態平衡,講述了腸內菌群平衡的重要性,為腸道健康改善給予了幾種建議方法,尤其是通過科學文獻證明益生菌對人體腸道健康和營養的作用。
公民腸道健康調查
為了解公民腸道健康狀況,呼吁更多人群關注腸道健康,搜狐健康頻道聯合養樂多公司共同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公民腸道健康網絡大調查,參與調查共計14581人(接受本調查人員中男女比例約為100:75,調查涉及全國范圍,地域分布長江以北以山東、江蘇人員最集中,長江以南以廣東、浙江等最集中)。數據統計顯示,僅5.19%的人表示沒有腸道健康異常的表現,便秘、食欲不振、口氣不清新等諸多腸道問題困擾多數人,其中最普遍的問題是腹瀉腹脹和便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通便能直接反應腸道的健康狀況,現代人因飲食不規律、生活節奏加快導致排便不正常的問題并不罕見,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3.37%的網友能“輕松排便”,86.63%的網友有各式各樣的排便困擾,排便不定時、排便費勁、排便很臭、排便顏色很深等等,選擇“排便呈顆粒狀或稀泥狀”的網友占據了最多的比例27.82%。
可見近95%人存在腸道問題,腸道健康異常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不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搭配不均衡均影響腸道健康。
了解自身的腸道功能
既然腸道健康已成為困擾大眾的普遍問題,那人們是否對自身腸道有充分的認識呢?成書于西漢的著名中醫經典之作《黃帝內經》中,形容下丹田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下丹田就是腸道所在,五臟六腑是指心、肝、脾、肺、腎、膽、胃、腸、膀胱等器官,十二經脈則是指身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也就是說,腸道是全身器官以及循環系統的根本。這項兩千年前中醫提出的理論,在近代醫學研究中,逐漸被印證,關于腸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腸道是高效率的消化吸收器官
我們吃的食物,從進入口腔到形成排泄物,需要24-72個小時,腸道為我們將食物轉化為可吸收的小分子營養素,提供我們生命成長所需的能量。
二、腸道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人體約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配置在腸道中,防御病菌毒素入侵,如果腸道不見健康,壞菌毒素肆虐,我們的免疫防御軍前仆后繼,戰死在腸道中,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三、腸道是第二個大腦
腸道擁有復雜度僅次于大腦的神經系統,其中分布著一億個以上的神經細胞,瑞典的彼得生教授2011年在著名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腸道菌調控大腦發育及行為》的論文,他發現沒有腸道菌的無菌老鼠,大腦細胞間的連結不健全,以至于影響到行為模式。
腸內菌群的失衡
腸道擁有如此多的作用,那腸道內都有怎樣的物質存在呢?根據2012年8月《經濟學人》雜志的文章報道,人體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除了由10萬億個細胞構成外,同時,人體又是一個超級微生物群棲居地:大概有幾百種100萬億個細菌生活在人體的各種內臟中。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認為:人體不是單一生命體,而是由一些共生微生物群組成的“超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那細菌是從哪里來的呢?嬰兒從母親那里得到他們第一批量的細菌,這啟動了有益細菌在嬰兒腸道定植的過程。隨著個體的成長,在每日與自然界接觸的過程中,各種微生物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人體,其中的大部分,經過口腔、食道、胃部后,在小腸、大腸中定居下來,并繁殖生長。我們把這些微生物統稱為腸道菌群,根據對人體的作用,可以把它們劃分為三種類型: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不同類型的細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功能。
正常人的腸道菌群中,各種細菌的比例大致為:有益菌(25%)、中性菌(50%)、有害菌(25%),強健人的有益菌比例高達75%,長期便秘患者的有害菌比例偏高,達到65%,癌癥患者有害菌比例更高,可能達到90%。
剖析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發現腸道問題并非無緣無故找上門來,而是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相關。前述調查中16%的人經常在外就餐,12%的人饑一頓飽一頓,8%的人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在外就餐容易導致攝入的油和鹽過多,挑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饑一頓飽一頓又會給腸道和胃造成負擔。除飲食之外,現代人還有諸如吸煙、飲酒缺乏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52%的網友有吸煙的習慣,43.5%的網友有飲酒習慣。眾多外界因素引起有害菌比例的增加,多種由腸道分泌的腸道激素和脂肪細胞激素,編織成密密麻麻的網絡,調控食欲與能量代謝,腸內菌群長期的失衡,會導致激素網絡失衡,全身慢性炎癥,導致腸道老化,進而引發各種現代綜合癥等。
腸道健康的飲食改善
當了解到腸道處于不健康的狀態,那么,改善腸道健康就成為當務之急了。改善腸道健康的方式有多種:食療保健法、保健按摩法、合理補充益生菌等。但均衡的營養配比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腸道健康的關鍵。《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包括的內容均有利于腸道健康,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所含的豐富膳食纖維,有助于腸內有益菌繁殖。另外從日常飲食中合理補充益生菌也是一種腸道保健行之有效的方式。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01年將益生菌定義為: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對宿主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人體最主要的益生菌代表是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乳酸菌群。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益生菌在保持腸道健康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其中,益生菌能通過分解糖分,產生乳酸、醋酸,這些有機酸可改善腸道內堿性環境,抑制有害菌和外來病菌的生長。益生菌還會在腸道內合成維生素B1、B2、B6、B12、E和葉酸等,給人體提供必須的維生素供給。此外,益生菌通過活化NK細胞(一種免疫細胞,存在淋巴系統內),改善過敏和免疫調節的功效。
中國農業大學教育部功能乳品實驗室曾對廣西巴馬地區長壽老人腸內菌群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長壽老人腸道中的雙歧桿菌比例遠高于普通老人,從長壽老人腸道中分離到益生菌株長雙歧桿菌BBMN68。研究證明,長雙歧桿菌BBMN68可以延緩實驗動物的衰老,提高免疫力,改善便秘。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人體每天所需的益生菌攝入量約為幾十億,減去胃酸、膽汁等各種環節的菌群流失,補充30-50億就足夠。各種發酵食品是益生菌的一個來源。發酵食品包括:味噌、豆漿、果汁飲料、發酵乳、發酵蔬菜等。其中,酸奶可能是最為熟知的益生菌的來源。但好的益生菌必須要能到達腸道并實現增殖,如果無法活著到達您的腸道,它們對您的身體起不到任何作用。
總結
現代人很關注健康、關注身材、關注皮膚,但總是把健康歸結于心、肝、脾、肺、腎的功能和狀態,卻很少人把健康和腸道關聯起來,其實腸道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和免疫器官,腸道健康出現問題,營養人體整個營養物質的吸收,大多數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均與腸道有關。無論作為獨立的健康問題,還是作為其他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關注腸道菌群平衡,通過飲食改善,包括益生菌的補充,來改善腸內菌群比例,對大眾的營養健康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最后我想說,健康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生活方式上,多一點運動,多一點睡眠,多一點蔬果,多一些粗糧,多一點笑容,共享健康人生旅途。
參考文獻:
(1)蔡英杰,腸道內經,中國友誼出版社,2009
(3)馮磊,基礎營養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4)家森幸男,健康長壽飲食指南,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6)中國營養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北京:西藏出版社,2007
- 上一篇:廣西:村子清潔 身心愉悅 [2016-09-20]
- 下一篇:牛羊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為什么能夠改善牛羊肉品質? [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