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益生菌產業呈現三大趨勢
據初步統計,2015年僅乳酸菌類飲品總產值達79.5億元,與2006年的6.3億元相比,為10年前的12.6倍。中國益生菌產業的發展速度快,空間廣,讓人欣喜。
相較于全球益生菌產品5%的平均增速,國內乳酸菌類產品近年來“小步快跑”的發展態勢讓人訝異:始終維持在15%-18%以上的增速。據初步統計,2015年僅乳酸菌類飲品總產值達79.5億元,與2006年的6.3億元相比,為10年前的12.6倍。中國益生菌產業的發展速度快,空間廣,讓人欣喜。長期從事益生菌分離篩選及資源挖掘、益生菌生理代謝與功能機制的解析和優化等研究工作的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陳衛教授向記者介紹了益生菌產業目前出現的產品多元化態勢和未來發展走勢。
我國益生菌產業呈現三大趨勢
市場——日漸趨熱
亞太地區益生菌消費占全球消費總量45%
據陳衛介紹,近年來,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對益生菌的科研投入力度大,相關產品銷售火熱;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益生菌市場日漸成熟,未來幾年中會略有增長。除上述傳統市場以外,益生菌產業在美國也正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
金磚四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及我國的益生菌產業起步較晚,但潛力巨大。據預測,相比于2010年,印度2015年的益生菌市場翻4番。從消費布局來看,亞太地區益生菌消費占全球消費總量的45%。
陳衛特別介紹了國內益生菌市場狀況。他指出,國內益生菌市場沿襲了國際市場的發展脈絡——益生菌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張,不再局限于發酵乳制品這一傳統應用領域。嬰幼兒配方奶粉成為重要的后起之秀。
產品——趨于多元
靠“出色的功能”和“優秀的品質”取勝
陳衛表示,在我國,益生菌在食品中的應用范圍也大大擴展,不再限于酸奶、乳酸菌飲料等傳統發酵的乳制品。伴隨著產品的差異化和多元化趨勢,益生菌在飲料、蔬菜、肉制品、果蔬汁、豆制品及谷物制品中的應用都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陳衛具體分析了幾大益生菌產品。
酸奶
全球乳制品市場的創新勢頭明顯增強。在國內市場,這種可持續性創新將繼續增長。我國酸奶產業始終維持著年均20%左右的產業增長速度。乳酸菌產品創新成為乳品企業產品結構升級的主力軍。
“5年內,酸奶及乳酸菌飲料新產品的上市數量增長了5倍。”對此,陳衛指出,隨著酸奶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產品創新應成為重中之重。為避免產品同質化導致價格戰,企業需要賦予自家的產品以更高的附加值,以“出色的功能”和“優秀的品質”取勝。例如,光明及伊利等國內企業開始自主研發益生菌。
乳酸菌奶粉
德國喜寶奶粉、美國美贊臣奶粉雀巢能恩金盾奶等國外品牌產品受到歡迎。與國外相比,國內相關產品仍處于發展階段。出現在市場上的產品包括太子樂金100奶粉、聰爾壯復合奶粉及御寶羊奶粉等。
乳酸菌飲料
乳酸菌飲料是以鮮乳或乳制品為原料,經乳酸菌培養發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等調制而成的制品。國家相關標準規定,成品中乳蛋白含量百分比大于等于0.7,活菌型成品出廠乳酸菌活菌數不少于100萬每毫升。因此,從產品蛋白含量指標看,乳酸菌飲料并不等于酸奶。陳衛指出,就生產工藝與產品屬性而言,乳酸菌飲料與營養快線、酸酸乳等乳飲料也有明顯區別。
陳衛認為,國內的乳酸菌飲料市場起步較晚,消費者認知不充分,市場培育還在繼續。相比于傳統乳飲料,生產工藝、冷鏈配送要求高,考驗企業的研發和推廣能力。
目前,乳酸菌飲料市場并沒有全國性的主導品牌,各企業仍處于激烈市場競爭中。陳衛預測,隨著乳品市場步入高端消費時代,乳酸菌飲料較高的產品價格將不再是消費門檻。他認為,較之普通乳品,乳酸菌飲料的利潤率至少高出20%,比起同質化乳品市場的價格戰,企業更青睞開發乳酸菌飲料這樣的中高端產品。
泡菜
作為乳酸菌在傳統食品中應用的典型代表,以泡菜為代表的傳統乳酸菌發酵食品的成長備受業內矚目,在科技研發、產業推動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例如,占全國2/3產量的四川泡菜,不僅是四川省優勢特色產業的支柱之一,也成為我國泡菜行業的領跑者:2012年的產值已從2011年的150億元,增至180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20%左右。推出了像李記、新繁、高福記等一批省內知名企業。
據統計,目前四川省產值1000萬以上的泡菜加工企業超過120家,市場份額占全國的50%以上,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他食品
日本乳酸菌營養糖,每顆含有300萬芽孢乳桿菌;韓國海太乳酸菌奶糖,含有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德國公司BASF推出含有乳酸菌的口香糖,可預防齲齒。美國Heini’s乳酸菌干酪,含有嗜酸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干酪乳桿菌、嗜熱鏈球菌和乳雙歧桿菌。美國Kefir乳酸菌干酪,使用開菲爾粒做的奶酪,益生菌在80-90天后還能保持高的活菌數。
乳酸菌米粉、乳酸菌冰淇淋、乳酸菌巧克力等產品也出現在市場上。其中,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生物技術中心推出的全雙歧益生菌巧克力,在天貓上銷售火暴。
發酵劑
酸奶發酵劑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進口。乳制品企業大都尋找代加工模式來生產企業專屬的發酵劑和益生菌。陳衛預測,發酵劑國產化將會是發展的趨勢,能夠更好地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降低產品成本和售價。
陳衛還特別介紹了果蔬發酵劑。他指出,我國水果蔬菜加工率均低于10%,而發達國家高達40%-70%。果蔬發酵是改善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高效果蔬發酵劑的研究得到了長足進展。乳酸菌高密度培養菌體濃度達到1010cfu/mL。
膳食補充劑
據相關資料介紹,歐美市場上有上千種品牌的活菌制劑,其菌種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等,其產品形式有口服液、膠囊劑等。在美國這類產品均屬于“膳食補充劑”類,我國多將其列為保健食品。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即已開始研發生產益生菌類保健品,但市場發育仍不成熟。全國乳酸菌保健食品至多只有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隨著益生菌的益生功能逐漸被我國消費者接受,乳酸菌膳食補充劑產業迅速發展。杜邦、丹尼斯克、合生元等益生菌跨國公司推出大量益生菌產品搶占我國市場。國產品牌同樣受到歡迎,藥企開始涉足該市場。修正、江中等企業紛紛推出益生菌膳食補充劑。昂立1號(長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被衛生部首批批準為保健食品。
重金屬(鉛、鎘等)污染已成為一項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重金屬中毒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記者了解到,在去年年底公布的第十七屆中國專利獎獲獎名單中,摘得金獎的是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陳衛教授等人完成的一項發明專利——對抗重金屬鎘的益生菌。陳衛介紹,植物乳桿菌CCFM8661、CCFM8610分別能緩解鉛、鎘對小鼠造成的毒性損傷。
未來——開拓外延
形式多樣持續發展
益生菌除在食品領域穩步發展外將開拓發酵、環境等市場。
談及益生菌產業發展未來趨勢,陳衛認為,除在食品、醫療等領域繼續穩步發展的同時,將逐漸開拓發酵、環境、養殖等市場。
產品形式多樣化、產品定位多元化。發酵食品、發酵劑品仍將為產品主體。同時乳酸菌粉、乳酸菌糖果、固體飲料、固體咀嚼片等終端產品逐漸占據市場份額。
在消費方式及銷售渠道轉變方面,向快速消費發展,同時向網上銷售、電子商城發展。
- 上一篇:永豐生態牧業采用食用菌渣微生物處理生態養牛受到中央媒體關注 [2017-03-01]
- 下一篇:微生物發酵玉米秸稈飼料在生長育肥豬養殖中的應用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