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關于乳桿菌屬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成果
內蒙古農業大學關于乳桿菌屬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9月30日,由我內蒙古農業大學張和平教授研究團隊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乳桿菌屬比較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題為“Expanding the biotechnology potential of lactobacilli through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213 strains and associated genera”。
該項研究由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醫學院、愛爾蘭考克大學、美國紐約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等11個科研單位的30多位科研人員歷時三年完成。期間,從我國、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多個菌種保藏中心、研究機構共收集乳桿菌屬模式菌株213株,采用二代Illumina HeSeq 2000高通量測序平臺繪制其基因組精細圖譜,結合比較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分析方法,解析與菌株分化相伴隨的功能基因進化歷程,拓展其生物應用潛力。
這項研究從基因組水平首次揭示了乳桿菌屬不同模式菌株間的系統發育關系,并指出乳桿菌屬為一個并系類群,是由從一個特定的共同祖先不斷進化分化而成,即兼性異型發酵乳桿菌為了適應環境逐漸分化形成嚴格同型和異型發酵乳桿菌,提出用于新種分類的新的基因組系統發育框架。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分析,我們還發現乳桿菌屬編碼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糖基轉移酶,同時擁有豐富多樣的CRISPR-CAS系統。在適應性進化過程中,伴隨有蛋白水解系統獲得、丟失的現象。
據悉,《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性期刊,專門發表各領域高質量研究論文,最新影響因子為11.470。
- 上一篇:益生菌對一些病癥有防治和改善的功效 [2016-10-05]
- 下一篇:動一動,也能讓你的腸道菌群更加多樣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