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渣發酵飼料對小尾寒羊生長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
導讀
馬鈴薯是一種分布廣泛、適應性強、產量高和容易栽培的作物, 是世界上第四大糧食作物。內蒙古自治區為中國薯都所在地, 每年馬鈴薯產量大約1100萬噸。馬鈴薯主要深加工用于制取淀粉和粉條, 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土豆渣。土豆渣是一類含水、細胞碎片和殘余淀粉顆粒的加工副產物, 鮮土豆渣含水量高達90%, 自帶菌多達33種, 不易儲存、運輸, 堆棄發酵后散發著霉變的惡臭味, 污染環境, 生產淀粉的企業每年為處理土豆渣而投入巨大人力和財力。研究表明, 土豆渣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果膠等可利用成分;同時含有部分淀粉和少量蛋白質, 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目前, 土豆渣的開發利用主要集中在提取果膠、制取膳食纖維和制備發酵飼料等方面。本試驗將土豆渣和劣質的牧草進行混合發酵, 調制成發酵飼料飼喂小尾寒羊, 探討其對羊生長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 旨在提高工業副產品的利用率, 同時為解決農牧區養殖業飼料資源缺乏問題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
動物飼養試驗在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寶音圖畜牧科技公司基地進行, 試驗選擇22 kg左右小尾寒羊羔羊150只, 隨機分成3組, 每組50只, 圍欄圈舍舍飼, 對照組常規飼喂 (精料+切碎牧草) , 發酵Ⅰ組、發酵Ⅱ組羔羊精料基礎上飼喂不同配方的土豆渣發酵飼料。飼喂試驗結束后, 根據平均體重, 每組選取9只羊, 共27只進行屠宰, 取背最長肌樣品用于肉品質指標分析。
1.2 試驗日糧
按照兩種配方中的配比將原料裝入攪拌機中, 進行30 min的攪拌, 然后將攪拌均勻的混合飼料裝入不透氣的結實的塑料袋中, 并抽掉袋中的空氣, 壓實扎口密封。將密封好的原料袋整齊堆放在15℃以上的潔凈場所, 避光避風保存, 15 d左右即可發酵完成, 便可作為飼料飼喂。各組別飼喂精飼料量為500 g/d。預試期為7 d, 試驗期為65 d, 每天飼喂4次, 自由飲水。各組飼料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和表2。
1.3 試驗方法
1.3.1 生長性能指標測定
飼養期第35 d和65 d晨飼前稱量試驗羊體重, 計算平均日增重。
1.3.2 屠宰性能指標測定
宰前24 h停止喂料, 宰前2 h停止喂水, 用"大抹脖"的方式屠宰, 測定試驗羊的胴體重和背膘厚度。
眼肌面積:測量部位為背部第12與第13肋骨之間脊椎上的眼肌, 測定方法為用硫酸紙繪圖描繪出眼肌橫切面輪廓, 再用下列公式 (2) 求得。
1.3.3 肉物理指標測定
pH值:采用pH-STAR型直測式胴體pH計 (武漢恒綠食品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測定。
色澤:采用TC-P2A系列色差儀 (北京奧依克光電儀器有限公司提供) 進行測定, 用亨特系數表示。
肌間剪切力:采用C-LM型數顯式肌肉嫩度儀 (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提供) 測定。
熟肉率:肌肉樣去除筋腱肌膜, 用天平稱120 g的肉塊 (m1) , 置于100℃恒溫水浴鍋中加熱40 min, 取出后冷卻至室溫, 再次稱重 (m2) , 按公式 (3) 計算熟肉率。
1.3.4 營養成分的測定
肌肉樣品的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分別參照《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GB/T 5009.3—2010) 、《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 (GB/T 5009.5—2010) 和《食品中粗脂肪的測定》 (GB/T 5009.6—2003) 進行測定。
1.4 數據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初步整理, 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采用單因子方差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分析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并采用鄧肯氏 (Duncan's) 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結 果
2.1 不同組別生長性能指標測定結果 (見表3)
由表3可知, 各組別生長性能均無顯著性差異 (P>0.05) 。發酵Ⅰ、Ⅱ組平均末重相比對照組提高了6%和5.5%, 發酵Ⅰ、Ⅱ組平均日增重較對照組分別升高11.51%和16.33%, 表現出良好的趨勢。
2.2 不同組別屠宰性能指標測定結果 (見表4)
由表4的屠宰性能測定結果可知, 各組別宰前活重、胴體重、屠宰率、背膘厚度及眼肌面積均無顯著影響 (P>0.05) 。
2.3 不同組別肉品質物理指標測定結果 (見表5)
由表5可知, 發酵Ⅰ組和發酵Ⅱ組的熟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 各組別pH值、色澤及肌間剪切力均無顯著差異 (P>0.05) 。
2.4 不同組別營養成分的測定結果 (見表6)
由表6常規營養成分測定結果可知, 各組別水分、粗蛋白及粗脂肪均無顯著差異 (P>0.05) 。發酵Ⅰ、Ⅱ組粗蛋白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3.65%和5.31%, 表現出良好的趨勢。
討 論
關于發酵飼料對動物生長性能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多。徐興軍等的研究表明, 馬鈴薯發酵飼料飼喂肉兔可提高日增重, 有改善肉兔生長性能的趨勢。劉瑞麗等在飼糧中添加15%~20%的經復合益生菌發酵的非常規飼料 (玉米、小麥粉、豆粕、酒糟粉、菜籽粕和血粉) 對豬育肥試驗結果發現, 其具有提高生長性能的趨勢。本試驗中發酵Ⅰ、Ⅱ組的平均日增重比對照組提高了11.51%和16.33%, 可能是由于土豆渣經過發酵后可改善其粗纖維結構, 產生淡淡的香味, 適口性得到了改善, 提高采食量, 從而促進營養物質在體內的吸收。此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說明土豆渣發酵飼料有改善肉羊生長性能的趨勢。
肉的食用品質及物理性狀主要是指肉的色澤、風味、嫩度、保水性及pH值等, 這些性質在肉的加工貯藏中直接影響肉的質量。胴體pH值可反映羊屠宰后肌糖原的酵解速度和強度, 能夠影響肉的食用品質, 對肉品質諸多指標均有較大影響, 如肉色、嫩度及系水力等。剛屠宰時的pH值在6.0~7.0范圍內屬于正常, 各組別肉的pH0都符合鮮肉標準。由于糖酵解, 屠宰后羊肉中乳酸堆積, 使得pH值從0~24 h下降到6.0以下, 這與夏安琪等的研究一致。肉色是重要的肉質評定指標之一, 研究表明, L*值受肉品顏色飽和度、肉樣表面的液體滲出量和測試環境光線的影響, 肉樣的系水力較差時, 肉樣表面有滲出的液體, 可能導致肉樣的L*值升高。一般認為, L*值越低, a*值越高, b*值越低, 肉色越好。在本試驗中, 發酵Ⅰ、Ⅱ組色澤中的a*值比對照組提高了3.5%和37%, 分析原因為發酵飼料提高了肉中的肌紅蛋白的含量, 從而改善肌肉紅度;發酵Ⅰ、Ⅱ組的L*值略低于對照組, 表明發酵Ⅰ、Ⅱ組肉色相比對照組較好。彭忠利等研究表明, 發酵飼料有改善肉色的趨勢, 本試驗結果與其結果一致。熟肉率是反映肌肉保水性的重要指標, 它不僅影響肉的滋味、香氣、多汁性、營養成分、嫩度及色澤等食用品質, 還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本試驗中, 發酵Ⅰ、Ⅱ組的熟肉率比對照組顯著提高了7.7%和6.5%, 說明發酵飼料改善了肉的保水性, 肉品質較好。肉的嫩度主要由肌肉中結締組織、肌原纖維和肌漿蛋白這3種蛋白質成分含量與化學結構狀態所決定。發酵Ⅰ、Ⅱ組的剪切力相比對照組均有降低的趨勢, 肌間剪切力越小, 表明肌纖維越細, 嫩度越好。此結果與彭忠利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肌肉化學成分是評價肌肉營養價值的重要指標, 主要有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等。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不但與肉質的營養價值有著密切的關系, 同時與肌肉的品種也有著密切關系, 粗蛋白含量越高, 肉質的營養價值就相對越高, 肉質的風味和口感就相對越好。發酵Ⅰ、Ⅱ組的粗蛋白含量相比對照組分別提高了3.65%和5.31%, 表明發酵飼料組營養價值相比對照組較好。肌內脂肪一般存在于肌內纖維的肌外膜、肌束膜以及肌內膜上, 肌纖維的密度越大, 肌內脂肪會越多。發酵Ⅰ、Ⅱ組的粗脂肪含量相比對照組分別提高了7.69%和13.46%。此結果與米春桃等的結果一致。發酵組間就屠宰率、眼肌面積和熟肉率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發酵Ⅰ組略優于發酵Ⅱ組。
4結 論
土豆渣發酵飼料飼喂小尾寒羊生長性能可達到常規日糧, 日增重表現出良好的優勢。發酵飼料具有改善小尾寒羊肉品質的趨勢, 主要表現在發酵飼料顯著提高了熟肉率, 有提高粗粗白、粗脂肪、嫩度、系水力及改善肉色澤的趨勢。發酵飼料組間進行比較, 發酵Ⅰ組略優于發酵Ⅱ組。
相關鏈接: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高濃度乳酸菌為主的固態飼料發酵劑,更輕易成功、效果更好的生物飼料發酵劑,簡單好用的中草藥發酵劑
需要產品與服務請按區域聯系我們的客服經理
組號 部門負責經理聯系方式分管區域
1組劉小任18176895589,黃宇賓13878808412
分管區域:科技超市、南寧市、來賓市,湖北、廣東、陜西、甘肅、安徽、山東,科技超市固定電話:0771-3815862
2組韋慧妮15907710223,韋秀連13877144462
分管區域:網絡營銷、國外,網絡部固定電話:0771-3800156
3組梁土欽18275778049,韋慧宇15078859472
分管區域:崇左市、百色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四川、重慶、海南
4組蘭海蕉13481069281,梁玉松18878794730
分管區域:桂林市、柳州市、貴港市,湖南、福建、江西、臺灣、北京、天津、河北、浙江
分管區域:欽州市,江蘇、上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山西
6組閉金娜13558464744,梁榮梅 15878778381
分管區域:河池市、河南
分管區域:玉林市、賀州市、貴州、云南、西藏、新疆、青海、寧夏
- 上一篇:豆渣薯渣果渣等發酵做動物飼料或有機肥技術 [2019-05-18]
- 下一篇:養豬場廢水怎樣低成本能夠處理?按照此方法每立方處理成本僅1元左右 [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