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園進行生態養鴨好處多,七條訣竅效益高
果園養鴨是林果種植和家禽養殖的有機結合,二者可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生產出來的肉鴨品質一流。多年來果園養鴨的實踐經驗及果園養鴨的好處總結如下。
一、放養時間
根據果園內飼料資源情況,果園養鴨分為以放養為主時期和以圈養為主時期。最適放養時期為園內動植物繁衍生長旺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后至谷雨前)至10月底。此時園內牧草生長豐茂,果樹副產品殘留多,鴨子可采食各種青草、野菜和落地花、葉、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種蟲卵、蛹、昆蟲和近地表飛蟲等動物性食料。成年鴨全年都可以放養。
二、園地選擇
鴨子行動笨,不能上樹啄食,為果園低欄放牧提供了保證。凡是土壤和水源條件較好,主干較高或老齡的蘋果、梨、杏、山楂、柿樹、核桃等園地均可放養。放養的鴨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鴨糞可為果樹提供優質肥源。這是改造雜草叢生,管理粗放、蟲害嚴重、適齡不結果或低產低效果園為優質高效園地的一項有效措施。
三、放養密度
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平均每畝果園放養成鴨20~30只,百畝園放養2000~3000只。
四、按時補飼
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注意飼料中推薦要加入復合益生菌(推薦加入“鴨鵝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會減少很多疾病等問題,且促進消化節約飼料。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并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采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后進行補飼,并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五、防疫滅病
放養鴨疾病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御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并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專用復合益生菌,保證腸道健康和促進消化吸收。
六、防止中毒
放養園的果樹在必須噴施農藥時,嚴禁噴劇毒農藥。應使用低毒高效農藥或低濃度低毒的殺菌劑農藥。在噴藥期間,實行限區圍欄放牧,以避免因亂放而中毒。也可將鴨圈養3~5天,然后再放入放養區。在限區放牧時,可適當增加補飼量。
七、果園養鴨的優點
果園養鴨既能除草、又能滅蟲。鴨有取食青草和草籽的習性,對雜草的生長和再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據報道,每畝(667平方米)果園放養20只鴨雜草比對照組果園減少30%左右,鴨數再稍增加一些,雜草更少,但鴨的密度要限制在適度的范圍之內,否則效果并不好。鴨在果園覓食,可把果園地面上和草叢中絕大部分害蟲吃掉,從而減輕害蟲對果樹的危害,同時又減少農藥的使用。
果園養鴨能節省飼料。鴨在果園內采食到雜草、昆蟲等可節省15%~30%的飼料,減少了養鴨的投入,提高了養鴨效益。
果園養鴨增強了鴨群的體質,結合飼料中添加復合益生菌能夠明顯減少疾病的發生。果園內空氣新鮮,環境舒適,有利于鴨只的生長發育,減少疾病的發生。另外,果園養鴨一般離村屯較遠,形成了自然的隔離帶,可避免和減少鴨病的相互傳染。
果園養鴨提高果園中土壤肥力,減少了肥料投資。鴨糞含有氮、磷、鉀等果樹生長所需的元素,少量鴨糞不間斷的施入土壤,既提高了土壤肥力,促進果樹的生長和結實,又節約了飼料,減少投資。
最關鍵是,在果園養殖的鴨子品質一流,注意是運動、食物豐富、益生菌等的相互作用,比魚塘養殖成本還低,因此效益明顯提高。
- 上一篇:發酵飼料在生豬養殖中的應用思考 [2018-08-18]
- 下一篇:變廢為寶,清潔環保——江門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培訓班在四市三區舉辦 [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