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廢棄物采用微生物+進行循環利用 讓農業回歸綠色
生態養殖效應體現于著力改進養殖飼養工藝,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能源,減少和降低畜禽糞便廢棄物的排放和污染;采取生物有機肥、飼料生產、沼氣發電等綜合技術無害化處理和利用養殖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的循環發展。
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更是農業生產的“另一半”
硬幣都有兩面。在滿足不斷增長的肉蛋奶消費需求的同時,全國畜禽糞污年產生量約38億噸,畜禽糞污問題日益突出。在洞庭湖地區,個別大型養殖場隨意排污,臭味熏天,地下水氨氮超標,嚴重影響著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湖南省岳陽縣是全國生豬百強縣,養殖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治污壓力大。岳陽縣劃分“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推進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探索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目前全縣有60余家規模養殖場建設了就地消納場所和設施,有100余家養殖場戶與種植基地開展種養合作,基本實現了運用微生物技術糞污就地消納。
岳陽是一個縮影。2010年《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畜禽養殖業排放的化學需氧量達到1268.26萬噸,占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6%;總氮和總磷排放量為102.48萬噸和16.04萬噸,分別占農業源排放總量的38%和56%;全國有24個省份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占到本省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0%以上。畜禽糞污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解決畜禽廢棄物污染,勢在必行。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說,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關系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
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更是農業生產的“另一半”。農業部等有關部門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微生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2015年畜禽養殖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別降低132萬噸和10萬噸,降幅達11.5%和15.4%,超額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持續提高,綜合利用率從2012年的50%提高到2015年的近60%。
變沼氣、變肥料,微生物+資源化利用是出路
擰開爐灶,“噗”的一聲,騰出藍色的火焰……在上海市崇明區,過去村民怨聲載道的生豬糞尿成了家家戶戶做飯必備的燃氣。村里所有的豬糞尿被集中運到沼氣工程點集中處理,產生的沼氣再供應給村民。崇明區10個鄉鎮的沼氣工程年產氣量為231.8萬立方米,沼氣利用率為70%,可為4030戶居民、8個集體食堂穩定提供燃氣。
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養雞場,存欄蛋雞300多萬只,每天產生212噸雞糞。在這里,雞糞是個寶。離開雞舍后,通過交錯縱橫的地下密閉清糞帶,雞糞進入發電廠,混合生產廢水經過微生物發酵,生成沼氣。沼氣脫硫脫水,由兩臺發電機組轉化成電力,并入國家電網。雞糞經過這一趟“旅行”,能夠為附近500戶村民供應生活燃料,實現年發電量1400萬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4萬噸。
能源化利用是畜禽糞污處理的一大方向。馬有祥介紹說,糞污轉化成沼氣、生物天然氣或發電上網,為農村提供清潔可再生能源,實現了廢棄物的高效利用。2015年底,全國戶用沼氣達到4193.3萬戶,受益人口超過2億人;以畜禽糞污為主要原料的沼氣工程共11萬處,年產沼氣超過20億立方米。
- 上一篇:腸道菌群失調導致高血壓,需要益生菌來糾正 [2017-03-07]
- 下一篇:酒糟營養價值與綜合利用技術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