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養龜生態園 每只純利上千元
勞動密集型企業難做 制衣廠老板轉行養龜
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在廣州,不少居民都喜歡在天臺上種菜、種花,體驗都市農夫的樂趣。記者在白云區鐘落潭鎮一些廠房或民房發現,這些天臺有了“新用途”——辦生態養龜園。曾是制衣廠老板的黎叔于2011年開始在廠房的天臺上建起了養龜場。
白云區鐘落潭鎮長腰嶺村是中國裘皮之鄉,與許多從事裘皮行業的村民不同,庾樹平選擇了天臺上的生態養龜業。他家幾十平方米大小的天臺,修建了一格一格的水槽,水槽之間的隔離帶上面栽種了一些瓜果蔬菜,以及魚腥草、田七,這些可以幫助龜類預防病害。石金錢龜、亞洲巨龜、非洲陸龜等,時不時從水槽里探出腦袋來。
在庾樹平的小小養龜池內,有上千只種龜。庾樹平是這種天臺養龜模式的“吃螃蟹者”。“養龜不一定是在溫室,這套養殖方式營造了適合龜鱉生長的生態循環鏈,不但保證了龜苗的孵化率,還使其外觀、品質樣樣都走在了行業的前頭。”庾樹平說。
過去曾經有居民在天臺養雞,因糞便太臭而被鄰居投訴。“養龜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龜的食量很小,排泄量也很少,通過水循環就可以帶走,在天臺上聞不到任何異味。”庾樹平說。
“名龜養殖是朝陽行業”
記者了解到,在白云區鐘落潭鎮、番禺區南村鎮,養龜成為一種時興產業。近年來,不少原來經商的老板轉行養龜,鐘落潭的黎叔就是其中之一。他辦制衣廠多年,但近年來制衣業越來越難做,于是從2011年開始在廠房的天臺上建起了養龜場。黎叔說,養龜的效益不比做制衣差。
去年6月,庾樹平從白云供銷社領到了廣州市博景生態龜鱉養殖園專業合作社的牌子,目前該合作社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已吸納社員35戶。
“珠三角的烏龜行業估計還要20年才飽和,所以,名龜養殖還是朝陽產業,升值空間大。”番禺區化龍鎮金錢龜養殖戶李先生說,名龜有長壽、吉祥的寓意,名龜觀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每只種龜純利上千”
對于天臺改造成了養龜園的做法,廣州市龜鱉養殖協會會長陳美惠表示,這是一種因地制宜的方式,一是城市土地供求緊張,養殖空間難尋,二是可以接觸到陽光,這正是龜類需要的。
鐘落潭鎮安平村村民馮振栩涉足龜鱉養殖行業2年。馮振栩以自家養殖的石金錢龜為例計算了經營成本與收益。每周喂養2~3次,一年養殖成本不到100元,每只種龜每年可產下5到10只種苗。按照每只250元至300元市價計算,每只種龜純利潤可達上千元。記者了解到,養龜業與一般家禽養殖不同,大龜養殖越久越值錢,基本不存在滯銷的問題。
別有洞天的“龜別墅”
養龜池
主要包括深水區、喂食區和產蛋區,而深水區包括了太陽可以曬到的區域,以及有遮蔽的區域。在遮蔽區上方修建成一個種植瓜果及蔬菜的種植槽。
養龜箱
水陸各占一半,水陸間設有爬梯,成為龜爬上陸地的通道。
裝監控
養龜一怕病,二怕盜。養龜園會加固防盜措施、安裝監控、安裝噴淋系統。還有養殖戶利用視頻監控系統、紅外線感應系統等科技手段,進行全天防控。
- 上一篇:為了應付環保做成大買賣 賣豬糞一年賣了三個億 [2016-11-11]
- 下一篇:河池市大化縣:生態養鵝“錢”景美好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