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糠微儲發酵飼喂肉牛增重試驗
摘要:平菇菌糠經過微貯處理后,替代肉牛日糧中部分粗料(玉米芯)飼喂西門塔爾與本地黃牛的雜交牛(簡稱西雜牛),試驗期為60 d。結果表明,試驗組平均個體總增重52.41 kg,平均日增重873.04 g;對照組平均日增重710.02 g,試驗組比對照組日增重提高23.0%(P<0.05),經濟效益提高48.8%,效益明顯。
關鍵詞:平菇菌糠;玉米芯;微貯;西雜牛;日增重
近年來,湖南省江華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2015年種植食用菌2000萬袋,生產食用菌20000 t,主要以平菇為主,同時產出食用菌糠40 000 t。目前,菌糠的處理主要是直接廢棄,造成環境污染,僅少部分用作肥料或者燃料,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米青山等[1]研究表明,食用菌培養基中營養成分的利用率只有70%左右。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蛋白質含量約10%,粗纖維含量約25%,因此應將菌糠歸類為粗飼料[2]。陶新[3]認為,菌糠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和豐富的氨基酸及其他營養物質,可以作為畜禽的飼料。李志香等[4]通過微貯處理的菌糠飼料粗蛋白含量可高于20%。李進杰等[5]利用平菇菌糠育肥肉羊,日增重比對照組提高了34.6%。為研究微貯處理后的平菇菌糠對肉牛生長的影響,設計了該試驗,為食用菌糠的再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微貯平菇菌糠的調制
選擇菌絲白、無污染、無霉變的平菇菌袋(棉子殼基料、第4茬最好),清理、粉碎成菌糠,按照菌糠900 kg、玉米粉100 kg、豆粕50 kg、食鹽2 kg、活力99生酵劑和粗飼料降解劑各1包、清水800~1 000 kg(調節含水量至50%~65%,手抓成團,松手即散)的比例,先將配料溶解到水中,再與菌糠拌勻,裝于發酵池中壓實并用塑料膜密封,厭氧發酵3~10d,即可飼喂。發酵好的菌糠色澤棕黃、質地柔軟、醇香濃郁,密封可長時間保存。
1.2 時間和地點
試驗于2015年4月20日至6月18日在湖南省江華縣橋市鄉某牛場進行。預試期10 d,正試期60 d。
1.3 選擇與分組
選擇8月齡左右、體重(180±10)kg的西門塔爾與本地黃牛的雜交牛(簡稱西雜牛)60頭,按體重相近原則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頭,每組設置3個重復,兩組體重差異不顯著。
1.4 試驗設計
本試驗主要考察平菇菌糠替代玉米芯對肉牛生長性能的影響,平菇菌糠(微貯前)與玉米芯營養成分的比較見表1,精料配方見表2。試驗組日糧組成為:精料(1.9 kg)+啤酒糟(2.5 kg)+青干草(1 kg)+平菇菌糠。對照組日糧組成為:精料(1.9 kg)+啤酒糟(2.5 kg)+青干草(1 kg)+玉米芯。
1.5 飼養管理
試驗前對所有牛驅蟲、健胃、防疫和佩戴耳標,之后進入預試期。預試期間試驗組逐漸增加平菇菌糠的飼喂量,讓供試牛逐漸適應,直至完全替代玉米芯。正試期間兩組飼養管理條件相同,日喂兩次,先粗后精。平菇菌糠和玉米芯作為補料,自由采食,以吃飽不剩料為準,稱重并記錄。在正試期初和期末,早晨空腹稱重1次,作好記錄,期間做好各種養殖檔案。
2 結果與分析
2.1 增重效果
經過60 d的飼養,試驗組肉牛個體平均總增重52.41 kg,對照組個體平均總增重42.6 kg;試驗組肉牛個體平均日增重873 g,比對照組個體平均日增重的710.02 g高出163.02 g,試驗組比對照組日增重提高23.0%,差異顯著(P<0.05),增重情況見表3。養殖效益提高48.8%,見表4。
2.2 平菇菌糠和玉米芯消耗量
試驗組平菇菌糠的總消耗量是1 260 kg,平均采食2.1 kg/(頭·d),對照組玉米芯的總消耗量是960 kg,平均1.6 kg/(頭·d),試驗組比對照組多采食0.5 kg/(頭·d),消耗情況見表5。根據觀察,肉牛對微貯平菇菌糠的采食速度也快于玉米芯,肉牛更喜食微貯平菇菌糠。
3 討論
(1)微貯平菇菌糠替代肉牛日糧中的玉米芯,通過60 d的試驗觀察,肉牛的日增重比對照組提高了163.02 g,提高了23.0%。孫國強等[7]用大豆秸稈菌糠替代50%的粗飼料——干玉米秸稈,日增重比對照組提高了29.91%,這與本試驗結論基本一致。胡連江等[8]利用40%的菌糠飼料飼養肉鵝,增重比對照組提高7.6%。黃增利[9]用平菇菌糠替代部分精料育肥肉牛,增重提高了21.7%。表明用平菇菌糠替代部分粗料、精料飼喂畜禽,效益明顯。
(2)平菇菌糠經過真菌的酶解作用,其中的粗纖維含量已經不同程度地降低,粗蛋白、無氮浸出物含量也有明顯提高,再經過活力99生酵劑的微貯發酵,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等得到進一步降解,粗蛋白、無氮浸出物含量進一步提升,維生素、氨基酸、纖維素酶、有機酸等營養物質也有增加,改善了適口性,其菌體蛋白和各種酶類等營養物質特別有利于反芻動物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平菇菌糠的飼用價值[10]。經過微貯后,平菇菌糠變得色黃、柔軟、醇香,適口性好,能刺激動物機體分泌消化酶,增強肉牛食欲,加快采食速度,增加采食量,提高生長速度。
(3)利用平菇菌糠飼喂畜禽是安全的。其飼用安全性主要考慮培養基質中的棉酚、殺菌劑等方面。宮福臣等[10]測定棉子殼平菇菌糠各階段的游離棉酚含量均小于0.01%,符合國家飼料衛生標準要求。董治國等[11]用棉子殼菌糠飼喂卡拉庫爾羊,證實機體未發現病灶器官,肉質符合國家標準。培養基質中的殺菌劑是低毒、內吸性的,殘留期一般為10d,經過3個月的生長期,已基本分解失效。因此,只要保證平菇栽培過程中不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藥物,且挑選菌絲白、無發霉變質的菌糠飼喂畜禽是可行的。
(4)食用菌栽培有一定的季節性,因此菌糠的獲得也是有階段性的,同時菌糠也是比較容易發霉變質的。通過微貯,可以將食用菌生產期間大量的菌糠貯存起來,延長貯存時間長達6~12個月,緩解越冬飼料匱乏狀況,不僅提高了飼用價值,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廢物利用,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推廣。
相關鏈接:
- 上一篇:北方生態發酵床養豬技術的創新路徑探究 [2017-04-09]
- 下一篇:土雞規模化高效益生態養殖技術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