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廣西豬場”點糞成金”:微生物魔法讓糞污變身”液體黃金” ,一場改變養殖業格局的綠色革命正在壯鄉大地悄然上演
在廣西的一片青山綠水間,一座座現代化豬場拔地而起。然而,糞污處理問題卻成了擺在養殖場面前的一道難題。傳統的處理方式不僅成本高、效率低,還對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過,如今廣西的一些豬場卻找到了破解之道,他們借助微生物的神奇力量,將糞污 “液體黃金”,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廣西作為我國重要的生豬養殖基地,養豬業在當地農業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每年生豬養殖業的"黑色風暴" 在傳統養殖模式下,一頭生豬每天產生的糞污相當于10個成年人的排泄量。廣西作為全國生豬養殖大省,每年產生的糞污總量超過3000萬噸,相當于5個西湖的容量。這些未經處理的糞污如脫韁野馬般四處蔓延,造成的土壤板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養殖業發展的"生態枷鎖"。
面對日益嚴峻的糞污處理問題,一些豬場利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分解和轉化有機物的技術,具有高效、環保、經濟等優點。他們采用了一種創新的糞污處理模式,即“兩個或兩個以上儲糞池交替發酵+微生物發酵劑”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微生物發酵劑的高效降解能力,將糞污中的有機物快速分解,同時通過儲糞池的交替使用,實現糞污的連續處理。
具體來說,首先需要在豬場建設兩個或多個儲糞池。這些儲糞池可以用大塑料桶埋入地下,以節約成本。當一個儲糞池(如A池)裝滿糞污后,便關閉其入口,轉而將新產生的糞污引入另一個儲糞池(B池)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確保豬場的糞污處理工作不會中斷,同時也避免了因儲糞池滿溢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糞污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發酵劑的使用是關鍵。以“畜禽流體糞污快速發酵劑”為例,其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需要激活菌種,將20公斤清水(低溫季節推薦使用溫水)倒入塑料容器中,然后將“畜禽流體糞污快速發酵劑”溶解于水中,并加入200克以上的紅糖,簡單密封后靜置24小時以上。激活后的菌液需要與清水以5-10倍的比例稀釋,然后均勻灑入80-100立方米的糞便中。第三天再灑入一次,如果糞便較濃稠,則在第六天再進行一次噴灑。 經過這樣的處理后,糞污需要進行發酵。根據發酵劑的使用說明,發酵時間需超過15天。在發酵過程中,微生物會大量繁殖,它們會分解糞污中的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物質,同時還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發酵完成后,糞污會變成無異味且不會燒根的液態有機肥。 這種液態有機肥富含大量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等,這些微生物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和產量。同時,液態有機肥中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含量豐富,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
一些豬場在采用這種微生物處理技術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位于廣西玉林的一家中小型豬場,在使用該技術之前,每年需要花費數十萬元用于糞污處理,而且處理效果并不理想,經常受到環保部門的處罰。在采用微生物處理技術后,他們不僅徹底解決了糞污污染問題,還將處理后的液態有機肥用于自家的種植基地,種植出來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售價也比普通產品高出30%以上。此外,他們還將多余的液態有機肥出售給周邊的農戶,每年增加收入超過百萬元。
除了經濟效益,這種微生物處理技術還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通過對糞污的有效處理,豬場周邊的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以前,豬場周邊的河流、池塘經常被糞污污染,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魚蝦大量死亡。現在,經過處理后的糞污不再對環境造成污染,河流變得清澈見底,魚蝦也重新回到了水中。同時,液態有機肥的使用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土壤和水源。
更多技術咨詢與產品購買請聯系我們專業的獸醫技術員:黃永勝15278712428(微信同號)
- 上一篇:豬場常見皮膚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案 [2025-03-20]
- 下一篇:【視頻】這個養豬場新進場仔豬,通過微生物和水將飼料發酵預消化,提高仔豬的營養吸收和利用率,效果顯著,豬豬更好養!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