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廣西桂林這家牛場運用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破解傳統養牛場的臟亂臭等問題,省時省力更省心
在廣西桂林的某片廣袤的土地上,有一家曾經飽受臟亂臭問題困擾的養牛場。傳統的水泥地養牛模式使得牛糞堆積如山,清理工作繁重且效率低下,牛舍環境惡劣,牛群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然而,這一切在養牛場引入了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傳統養牛模式的困境
在引入薄墊料發酵床技術之前,這家養牛場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牛糞的清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由于牛的排泄量巨大,每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清理,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牛舍內環境潮濕、臭氣熏天,牛群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疾病頻發,特別是肢蹄病等問題尤為突出。此外,傳統養牛模式還存在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給養牛場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
二、薄墊料發酵床技術的引入
面對傳統養牛模式的困境,這家養牛場決定嘗試引入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他們購買了木康(鋸末)等墊料材料,并接種了發酵床的菌種。在助農技術員的指導下,他們迅速完成了牛舍的改造工作。改造后的牛舍煥然一新,墊料層上均勻分布著益生菌種,能夠有效分解牛糞,減少環境污染。
三、薄墊料發酵床養牛的操作步驟如下
1.激活菌種:將500克“加強型活力發酵床復合菌種”與500克紅糖或白糖(或750克多糖復合菌種營養基)和20公斤溫水混合,密封激活24小時,得到激活的菌液。
2.鋪設墊料:在牛舍內鋪設15-20厘米厚的薄墊料,材料可選用刨花、鋸末、切碎的雜草、玉米秸稈、甘蔗渣等。高溫季節建議厚度為15-20厘米,冬春季節為20-25厘米。對于廣西、廣東中南部及海南地區,全年推薦15-20厘米厚度。一般情況下,墊料使用六個月后需更換,若使用鋸末可延長至1-2年;如計劃將牛糞作為有機肥出售則需縮短至20-30天。
3.噴灑菌種并調節濕度:每包激活的菌種可覆蓋20平方米牛舍,噴灑后輕輕翻耙以均勻分布。如墊料含水量過低,需適量噴灑清水,使水分控制在20-30%之間。接種24小時后可放入牛只。養殖密度應為:200斤小牛2平方米/頭,成年小牛6-8平方米/頭,成年大牛10-15平方米/頭。合理的飼養密度是發酵床養牛成功的關鍵。
四、薄墊料發酵床養牛前后的鮮明對比
引入薄墊料發酵床技術后,這家養牛場的變化令人矚目。首先,牛舍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墊料層微生物能夠有效吸收發酵分解牛糞中的水分和異味,保持牛舍干燥、清潔。牛群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健康狀況得到了極大提升,疾病發生率大大降低。其次,勞動力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墊料層微生物能夠自動分解牛糞,減少了人工清理的頻率和強度,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環保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發酵床產生的有機肥料可以作為農田的有機肥料使用,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五、改進運用薄墊料發酵床養牛的好處
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的運用不僅解決了傳統養牛模式的臟亂臭等問題,還帶來了諸多好處。
1.它提高了牛只的生產性能。改善了牛舍環境后,牛只的壓力和疾病發生率降低,舒適度和健康狀況得到提升,從而提高了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
2.它降低了養殖成本。減少了人工清理的頻率和強度后,勞動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時,發酵床產生的有機肥料可以作為農田的有機肥料使用,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進一步降低了養殖成本。
3.它促進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發酵床技術能夠有效處理牛糞等廢棄物,減少環境污染。同時,有機肥料的使用還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廣西桂林這家養牛場運用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后取得了顯著成效。這項技術不僅破解了傳統養牛場的臟亂臭等問題,還帶來了諸多好處如提高牛只生產性能、降低養殖成本、促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因此,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值得更多養牛場學習和借鑒。
廣西助農公司技術員產品購買及技術咨詢請聯系 :吳承超18877762510(微信同號)
- 上一篇: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發病原因、癥狀及防治方案 [2024-12-27]
- 下一篇:雞霉菌性腸炎的癥狀及治療與防控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