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精準幫扶 著力生態養殖
蔣和生
大力推進產業脫貧產業富民,是扶貧攻堅的第一任務。發展產業脫貧一批,對行業主管部門來說,既是重大發展機遇,也是新任務新挑戰。從精準幫扶著眼,從生態養殖著力,水產畜牧系統在產業脫貧的廣闊天地里,大有作為。
養殖業在產業脫貧中舉足輕重,在精準幫扶中重任在肩?,F代生態養殖技術在八桂大地上通過多年創新實踐基本定型為“廣西模式”,其核心是以微生物為紐帶和手段,將動物養殖和植物種植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循環利用,具有現代農業“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典型特征,是精準幫扶的利器、產業脫貧的捷徑。
近年來,我區水產畜牧獸醫系統因地制宜,利用貧困地區、邊遠山區的潛在優勢,科學性、創造性地將現代生態養殖技術融入精準扶貧工作中,探索出“雞-稻-魚”“雞-茶”和農作物秸稈莖葉喂養肉羊肉牛以及發展食草香豬等精準扶貧模式,最終實現“三安全”(生產過程的生態安全、環境的生態安全和產品的生態安全),同時取得“三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飼養牛羊,飼料成本占大頭。采用甘蔗尾梢、香蕉莖葉、木薯莖葉、果皮果核等廢棄物,經益生菌轉化為飼料喂養肉牛肉羊,飼料可節約成本15-20%,最高可節約70%;將牛糞、羊糞經微生物發酵后作為有機肥銷售,每頭牛每年可增收2000元,每只羊每年可增收400元。
廣西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每年各種農作物秸稈產量有5000多萬噸,人均高達1噸。通過農牧結合、生態養殖、循環發展,綜合利用豐富而廉價的秸稈,做大做強秸稈飼料化產業,是廣西養殖肉牛肉羊的優勢所在,也是將秸稈資源變廢為寶,促進牛羊養殖向產業化、規?;藴驶推放苹较虬l展的重要途徑。
著眼精準幫扶、脫貧攻堅,推廣生態養殖,務必堅持“三導向”。
一是沒有龍頭企業帶動的貧民永遠走在貧困路上。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發展。應當明確,精準脫貧的組織形式,是由龍頭企業承擔核心組織及領導職能,在項目選擇、市場銷售、技術支持等關鍵環節提供保障。鼓勵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成立具有控制力的多級專業合作社系統,強力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確保貧困戶都有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帶動。
二是沒有市場需求的扶貧產業永遠不會助農增收。我區水產畜牧獸醫系統著力加強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養殖業發展由數量為主轉向數量質量并重上來,從單純注重經濟效益轉向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并重上來,從過于注重生產轉向更加注重消費變化和市場需求上來。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早行動早安排,在深入開展調研的基礎上,編制完成全區54個貧困縣的養殖產業分布圖,并分別在三江、田陽、大化、都安、凌云等多個貧困縣實施養殖產業精準扶貧示范項目,支持貧困地區培植養殖新業態,引導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水產畜牧產品加工和農村電商建設,推進產品品牌培育、推介和營銷,讓貧困戶更多分享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三是沒有科技支撐的產業扶貧永遠無法脫貧致富。新春伊始,我區水產畜牧系統搶抓春養春種有利時節,2月18-19日在南寧舉辦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養殖業精準扶貧培訓班,組織全區本系統125名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現場取經,傳授生態養殖扶貧“秘方”。其中關鍵共性技術,就是從飼料發酵、環境治理到糞污處理的全程微生物利用。
“十三五”期間,我區水產畜牧獸醫系統要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加大項目扶持力度,確保每年安排的涉農項目資金,原則上50%以上投向54個貧困縣。抓好肉牛、肉羊、肉雞、蛋雞及黑豬、竹鼠等特色優勢品種發展;在貧困地區全面推廣“飼料微生物化+固液分流”“飼料微生物化+高架網床”等生態養殖模式;創新發展稻田生態養魚、梯級小窩養殖、池塘生態養殖和庭院養殖等模式,以及羅非魚、鯉魚、草魚、河蟹、泥鰍、澳洲紅螯螯蝦等優勢水產品。
通過3年努力,指導和扶持貧困地區創建10個以上縣鄉級特色養殖產業示范區,培育養殖增收示范村200個以上、示范戶1萬戶以上,每個示范村至少培育1家以上新型養殖產業經營主體和1個以上特色養殖品種品牌。此后再經過兩年鞏固期,讓以微生物利用為核心技術的生態養殖技術更加成熟,覆蓋更廣泛,效果更顯著,為2020年全面脫貧摘帽作出特別貢獻。
(作者為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
- 上一篇:曹炯:生態養殖野鴨放養模式很賺錢 [2016-02-28]
- 下一篇:廣西推廣生態養殖助力精準扶貧 [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