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特色生態養殖產業提質提速發展
2016-09-11 22:03:16 點擊:
河池日報訊 (記者 龍招江 通訊員 陸華區 黃寶貝) 近年來,我市結合實際,精心謀劃,選擇適合本地特色的生態養殖項目,通過發展“天上飛、地里跑、水中游”的“水陸空”特色生態養殖產業,促進農民增收。預計到2016年9月底,全市牧業產值69.1億元,同比增長3%,增加值32.64億元;漁業產值4.42億元,同比增長4.5%,增加值2.96億元。
“養鴿子見效快,很適合無勞動力家庭發展。”日前,宜州市同德鄉眾聯村六新屯60歲老人陸家英拿著小本子,認真計算著家庭收入的經濟賬。
陸家英一家三口人,沒有勞動力,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河池市水產畜牧局選派第一書記到該村后,動員并免費贈送40對鴿子給他養殖,不到3個月時間,就有了近3000元的收入。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把發展特色生態養殖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來抓。在認真分析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情況,組織人員到養殖生產大市考察和深入各縣(市、區)開展調研后,我市確立了以發展香豬、黑土豬、肉牛、山羊、瑤雞及大水面漁業生態養殖產業為主,并發展稻田養魚、蛋雞養殖、鴿子養殖等“短、平、快”示范養殖助農增收的工作思路。
市水產畜牧局積極組織開展養殖產業脫貧大行動,深入貧困村指導發展稻田養魚、蛋雞和鴿子養殖等“短、平、快”示范養殖業,并組織人員到桂林、柳州等地觀摩學習稻田養魚示范經驗;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河池市稻田生態漁業工作實施方案》并呈報市政府審定下發,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稻田生態漁業,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據了解,全市力爭建設稻田綜合種養示范點總面積3000畝以上,通過示范點帶動全市稻田養殖面積3萬畝,稻田養殖水產品總產量1500噸以上、產值6000萬元以上,養殖經濟總產值1.35億元以上,將有效帶動一批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目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宜州市等3縣(市)6個村建設稻田養魚示范點270畝,引進了烏蘇里擬鲿(牛尾巴魚)等優良品種10萬多尾,各示范點均完成魚種投放,進入養殖管理強化環節。
同時,實施以助推精準脫貧工作為目標的廣西漁業轉型與升級項目,確保生態特色養殖項目上規模、提檔次。以天峨縣、東蘭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為核心,實施大水面開發相關項目,全市大水面開發面積達50萬畝,養殖面積達15萬畝。大水面開發面積居全區第一。如今,紅水河漁區已建成水產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15個,建成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處,獲得“大化大頭魚”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亞冷水性魚類鱘魚產品已打通出口東南亞國家的渠道,河池紅水河魚品牌建設效應明顯。
此外,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和資金,全市水產畜牧業上報“十三五”重大項目庫的項目6個,包括河池市山羊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東蘭縣特色養殖基地項目、大化縣特色淡水養殖、河池市特色畜禽水產養殖基地等,預計總投資達17.4億元。今年上半年,市水產畜牧局向自治區申請發展優勢特色畜牧業項目7項,獲補助經費415萬元,獲得稻田養魚示范項目建設資金580萬元。
預計到2016年9月底,全市肉牛出欄14.92萬頭,同比增長2.7%;山羊出欄64.56萬只,同比增長5.3%;生豬出欄152.92萬頭,同比增長3%;家禽出欄1543.35萬羽,同比增長3.1%。肉牛、山羊養殖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也成為山區農民經濟增收的新亮點。
“養鴿子見效快,很適合無勞動力家庭發展。”日前,宜州市同德鄉眾聯村六新屯60歲老人陸家英拿著小本子,認真計算著家庭收入的經濟賬。
陸家英一家三口人,沒有勞動力,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河池市水產畜牧局選派第一書記到該村后,動員并免費贈送40對鴿子給他養殖,不到3個月時間,就有了近3000元的收入。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特色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把發展特色生態養殖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來抓。在認真分析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情況,組織人員到養殖生產大市考察和深入各縣(市、區)開展調研后,我市確立了以發展香豬、黑土豬、肉牛、山羊、瑤雞及大水面漁業生態養殖產業為主,并發展稻田養魚、蛋雞養殖、鴿子養殖等“短、平、快”示范養殖助農增收的工作思路。
市水產畜牧局積極組織開展養殖產業脫貧大行動,深入貧困村指導發展稻田養魚、蛋雞和鴿子養殖等“短、平、快”示范養殖業,并組織人員到桂林、柳州等地觀摩學習稻田養魚示范經驗;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河池市稻田生態漁業工作實施方案》并呈報市政府審定下發,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稻田生態漁業,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據了解,全市力爭建設稻田綜合種養示范點總面積3000畝以上,通過示范點帶動全市稻田養殖面積3萬畝,稻田養殖水產品總產量1500噸以上、產值6000萬元以上,養殖經濟總產值1.35億元以上,將有效帶動一批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目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宜州市等3縣(市)6個村建設稻田養魚示范點270畝,引進了烏蘇里擬鲿(牛尾巴魚)等優良品種10萬多尾,各示范點均完成魚種投放,進入養殖管理強化環節。
同時,實施以助推精準脫貧工作為目標的廣西漁業轉型與升級項目,確保生態特色養殖項目上規模、提檔次。以天峨縣、東蘭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為核心,實施大水面開發相關項目,全市大水面開發面積達50萬畝,養殖面積達15萬畝。大水面開發面積居全區第一。如今,紅水河漁區已建成水產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15個,建成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處,獲得“大化大頭魚”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亞冷水性魚類鱘魚產品已打通出口東南亞國家的渠道,河池紅水河魚品牌建設效應明顯。
此外,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和資金,全市水產畜牧業上報“十三五”重大項目庫的項目6個,包括河池市山羊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東蘭縣特色養殖基地項目、大化縣特色淡水養殖、河池市特色畜禽水產養殖基地等,預計總投資達17.4億元。今年上半年,市水產畜牧局向自治區申請發展優勢特色畜牧業項目7項,獲補助經費415萬元,獲得稻田養魚示范項目建設資金580萬元。
預計到2016年9月底,全市肉牛出欄14.92萬頭,同比增長2.7%;山羊出欄64.56萬只,同比增長5.3%;生豬出欄152.92萬頭,同比增長3%;家禽出欄1543.35萬羽,同比增長3.1%。肉牛、山羊養殖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也成為山區農民經濟增收的新亮點。
- 上一篇:家禽生態養殖的模式與效益 [2016-09-11]
- 下一篇:牛羊養殖技術之:微生物制作高質量的青貯飼料技術 [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