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領軍全國的廣西生態養殖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書法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傳統意義上的支柱產業是蔗糖和水利;隨著中國-東盟經濟合作的加深,食品加工、輕紡制鞋、生物制造等領域也逐漸追趕上來。如果有人說,廣西的生態養殖業也能“領軍全國”,恐怕業內不太有人會相信。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看來,隨著近兩年的政策扶持和財政投入,廣西生態養殖業以今非昔比。
“清潔養殖”升級為“生態養殖”
由于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與環保廳聯合印發畜牧業污染減排工作方案明確了節能減排是廣西畜牧業近年的工作重點,僅2014年,廣西核查85家養殖業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企業申請就有38%未通過,57個組織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中過半未通過,嚴把生態養殖審定認證關。在深入開展“清潔養殖”專項活動中,各地大力推行種養結合,把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在每個農戶中、每塊農田里、每片果園林地內,發展畜禽養殖循環經濟。
現如今,廣西的“清潔養殖”正逐步升級為“生態養殖”,與生態鄉村建設何其契合。村綠化,給“家禽進山林”提供廣闊綠色空間;水凈化,為“養魚仿野生”提出更高生態要求;路硬化,與“畜舍設施化”異曲同工。廣西養殖業的三大支柱——家畜、家禽和水產品,都找到了各自的著力點和發展方向,走向了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動植物微生物大循環
養殖業濫用抗生素一直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大隱患,令人沒想到的是,桂東和桂南的兩家企業,經過十余年的分別摸索,都做成了微生物養殖畜禽。前來取經求教索菌種的區內外同行絡繹不絕,而前來視察的自治區領導一語中的——“三物循環”。
在國內外有30多年養豬經歷的桂東人陳忠洪,從原始森林中采集、篩選有益菌,搭配不同草本植物培養菌種,添加進各種飼料。由此喂豬后,有益菌幫助活豬在體內充分吸收飼料的營養,排出的糞便進行發酵后則變成高價值的微生物有機肥。 釀酒起家的桂南人黃炳權利用水果、糧食加工廢棄的皮莖殘渣等下腳料,經微生物分解后作為飼料喂牛,再將牛的糞便放進沼氣池發電,剩下的沼液沼渣再進行微生物勾兌處理從而變成有機肥。
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多次派員現場調研并送樣品給權威機構檢測后,得出了安全的結論。其后,將此兩種微生物養殖方式推薦到若干畜禽龍頭企業,生產出來的豬肉、牛肉、牛奶的產量和質量都令人振奮!
廣西邁向養殖強區
在年復一年的嘗試中,廣西的生態養殖業越做越強,逐步從傳統的養殖大區邁向養殖強區,并力爭達到引領全國的目標。
利用廣西森林覆蓋率躋身全國前三強的優勢,廣西的“林下養殖”已異軍突起,成為全國同行的排頭兵;憑借海水和淡水水質在全國最優的地位,廣西的水產養殖擁有先天的生態優勢;由于土壤硒含量和富硒面積位居全國之首,廣西的糧油、蔬菜、水果等富硒農產品聲名鵲起,正在逐漸為人所知……
生態養殖的科學化、效率化和市場化,帶來的是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流行疾病傳播水平的降低。無論是一些省份曾發生的“禽流感”和其它重大動物疫情,抑或是各地常見的“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在養殖加工過程中遭添加有害物的事件,廣西近年來均未發生。
廣西畜禽和水產品早以被海內外消費者認可為“安全食品”。在“民以食為天”逐漸變為“食以安為先”的社會氛圍下,廣西不斷發展壯大的生態養殖業,將為打造廣西畜禽水產品的生態“金字招牌”呈現出中流砥柱的地位。
- 上一篇:鴨鵝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生態健康養殖鴨鵝更好、更專業益生微生物制劑產品 [2016-07-11]
- 下一篇:益生菌治療胃腸道疾病效果好 [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