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現代生態養殖工作成效凸現
近年來,崇左市抓好“產業興旺”“綠色發展”兩個重點,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生態養殖建設,強化產業支撐,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開展畜禽規模養殖場生態養殖認證、推廣節能生態養殖技術、推進稻魚共生等特色漁業發展,實施生態養殖進村促農增收等舉措,大力抓好生態養殖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場認證任務超額完成。出臺了《崇左市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崇左市現代生態養殖(2018-2020年)》《崇左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018-2020年)》《崇左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劃定方案》,研究發布相關政策,鼓勵和扶持畜禽養殖場進行現代生態養殖技術改造,積極開展畜禽現代現代生態養殖技術推廣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榮獲“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場”稱號的養殖場76個其中五星級生態場17個,四星級生態場22個,三星級生態場37個,完成全市“十三五”生態養殖場任務數158個的118.1%。
大力推廣生態節能養殖技術。突出分類指導,重點推廣“微生物+”技術、雨污分流和干濕分離技術、臭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沼氣生態模式、發酵床處理模式等多種先進的養殖技術。積極推進示范場創建,進一步提升養殖企業的標準化生產水平,全市生豬、肉牛肉羊、家禽、水產養殖標準化比重分別達73%、69%、65%和66%。目前,全市每個縣都創建了1個生態養殖示范點,共創建有8家標準化示范場,其中,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4家,自治區級標準化示范場4家。據了解,全市現有規模以上牛羊養殖企業1148家,使用閣樓式、透光棚、雨污分流欄舍和使用益生菌、發酵床等技術進行養殖有785家,生態化規模化達68.3%。
創新發展漁業生態立體循環種養。以大力推進稻田綜合種養業發展作為漁業增長的新亮點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點。2017年以來,全市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示范面積1200多畝,其中:寧明的“稻蛙”模式,扶綏“藕魚”、“稻蝦”模式,龍州“稻鱉”、 “稻螺”模式,大新“稻螺”模式等示范基地建設,有效帶動了周邊群眾脫貧致富。寧明縣寨安鄉安陽村六才屯建立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總面積380畝,發展稻田養殖虎紋蛙130多戶,經測產,稻田綜合養殖虎紋蛙產量達42.2公斤/畝,稻谷畝產1114公斤(一年兩稻),平均每畝增產15%,新增產值2200-4200元,實現利潤1500-2700元,助能增收效果十分顯著。
與精準產業扶貧緊密結合。將生態養殖進村行動與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有機融合,共同部署和落實。2017以來,全市共整合投入畜牧產業扶貧資金2.03億元,爭取養殖項目資金4281萬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發展養殖12.4億元。截止2018年4月底,全市建成生態養殖助農增收合作社示范點13個,打造生態養殖助農增收示范村8個,養殖扶貧產業惠及全市261個貧困村,受益貧困戶6.53萬戶,其中261個貧困村養殖家禽,占100%;212個貧困村村養殖牲畜,占81.2%;165個貧困村村實施水產養殖,占63.2%。通過項目扶持、龍頭企業帶動、養殖合作社幫扶、養殖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2.247萬戶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實現人均增收700元以上,貧困戶通過牛羊產業一項戶均收入3萬元。
- 上一篇:玉林市舉辦南流江流域推廣現代生態養殖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班 [2018-05-23]
- 下一篇:大力推廣微生物技術,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保障肉牛肉羊產業健康發展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