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興安縣多措并舉 加快生態養殖建設
2017年,興安縣認真謀劃,多措并舉,推動生態養殖再上新臺階。全縣已有41家豬場、4家牛場、1家鵝場、2家雞場共計48家養殖場完成生態養殖場認證,完成全年任務的160%,其中3家獲得五星級,17家獲得四星級,28家獲得三星級。
一是抓宣傳引導,積極營造全縣生態養殖發展氛圍。我縣結合2017年“生態養殖”春季大行動,牢牢圍繞“生態養殖”這一宣傳主題,緊密結合實際,通過新聞媒體、信息平臺、培訓、宣傳欄、懸掛橫幅、標語等形式,重點突出了對生態養殖關鍵技術、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營造全縣開展生態養殖的氛圍,使“生態養殖”這一理念家喻戶曉,為我縣“生態養殖”技術推廣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抓技術培訓,提升養殖戶生態養殖技術能力及自覺性。我縣圍繞生態養殖先進模式和主推技術,針對全縣規模場及中小養殖戶對生態養殖認識不足、缺乏相應技術等問題,積極邀請區畜牧總站、區牧草站、區品改站、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的專家、教授前來授課,為養殖業主講解生態養殖的模式、關鍵技術。2017年以來,已組織舉辦了9期畜禽生態養殖技術培訓班,2期生態養殖技術認證培訓班,2次現場參觀培訓班,培訓學員6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縣有60%以上的養殖場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微生物,實現了養殖過程生態化。
三是改造設施設備,實現糞污綜合處理和利用。組織水產畜牧干部深入各規模場,根據該場實際情況,指導養殖戶改造飲水設施,改造和增加雨污分流設施設備,修建防滲防漏防雨的污水處理池和堆糞房(池)、無害化處理窖等,確保養殖糞便和污水不外流、不隨意堆放。2016年以來,有5家規模養殖場進行了“微生物+高架床”改造升級,全縣高架床改造面積達到5000平米以上。有6家養殖場進行了低床改造,改造面積達7000平方米,有48家養殖場進行了雨污分流、沼氣池、化糞池新建或改造,新建沼氣池、化糞池面積達16200立方米,改造升級達1500立方米。
四是加強技術指導。及時組織縣鄉兩級技術指導員深入各養殖場就養殖過程中的技術要求、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改造、修建等關鍵環節進行現場指導,同時還聘請廣西助農公司、新希望集團技術員就傳統養殖場如何達到生態養殖的標準進行現場指導。
五是大力推廣微生物+模式。在實施生態養殖中重點推廣微生物+模式,在飼喂料中加入微生物(或利用微生物對飼喂料進行發酵)、利用微生物對糞便進行漚堆發酵、利用微生物對養殖污水處理達到零污染排放要求、使用微生物消毒劑對養殖場進行消毒等等。通過推廣微生物+模式,減少或盡量不使用化學藥品,生產健康生態的動物產品。同時指導養殖戶在飼養過程中添加牧草等,改善產品質量,受到消費者親睞。
興安縣水產畜牧獸醫局張華
- 上一篇:微生物技術解決了梧州市夏郢鎮珍澤養殖場豬糞發酵處理成有機肥的難題 [2017-11-30]
- 下一篇:益生菌發酵濕料對肥育豬生長性能及腹瀉率的影響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