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開闊眼界——盤點國內外大型養殖場在處理糞污病死動物等環保上的奇招
近幾年來,環保問題日益得到重視,畜禽也成為重點「關照」對象,從沿海的拆遷大潮到內地和禁限養區,適宜養殖區域紛紛往東北、西北、西南轉移。
對于家禽業而言,病死雞、雞糞、羽毛、養殖廢水是生產環節中主要的環保治理對象。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企業要生存則必須過環評,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技術和設備需求旺盛。
相比較而言,白羽肉雞因為集中化程度較高,廢棄物處理先行一步。國內大型白羽肉雞養殖公司都是怎樣進行養殖廢棄物處理的?各有什么特色?
益生股份:用雞糞制作生物有機肥
益生股份于2016年新設山東益生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發酵技術無害化處理雞糞。
2014年,煙臺市畜牧獸醫工作站和益生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成功研究出一項新型生物發酵無害化處理技術。與傳統的焚燒、淹制、深埋方法比較,病死雞經生物發酵無害化處理后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易傳播疾病的病原物被有效殺滅,具有占地少和無二次污染的優點,無害化處理效果顯著,有效保障和提高了生物安全質量。
民和股份:雞糞發電
民和股份旗下民和生物建設了“雞—肥—沼—電(氣)—生物質”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包括生物有機肥項目、沼氣發電項目、沼氣提純項目和沼液濃縮項目,在雞糞發酵—有機肥生產—沼氣發電—沼氣提純—沼液濃縮—有機種植農業等領域具有豐富運營經驗。
2008年10月山東民和牧業3兆瓦雞糞沼氣發電工程竣工并投入試運行,并于2009年2月14日正式發電并網。該工程位于山東省蓬萊市,為目前國內國模最大的沼氣發電工程。民和牧業沼氣電站已與世界銀行簽訂碳交易合同,成為我國第一家獲得批準的農業沼氣發電工程CDM減排項目。
民和生物的“新壯態”植物生長促進液營養原料來源于母公司商品雞養殖后產生的廢物循環利用,在經過沼氣發電后,其原料通過生物活性恒定工藝避免了生物原液在發酵處理中容易出現的活性喪失,而超微納濾工藝則能夠提高生物原液分子截留效率,將更多的有機活性物質、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留在濃液中,從而獲取更多的營養成分。
仙壇股份:羽毛粉加工
2015年3月11日,山東仙壇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豐獲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簽訂羽毛粉加工成套設備合同。山東豐獲機械設備為國內首家采用“高溫高壓化制,真空密閉干燥”的國家專利技術,每生產加工1噸羽毛粉的能耗(煤、電)在300元以內,解決羽毛的再利用問題。
圣農發展:“一主三副”的循環經濟模式
在環保方面,福建圣農集團下屬企業較多,主要有:福建圣農實業有限公司廢棄物處理廠、生物有機肥廠、污水處理站和福建凱圣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
圣農建立了“一主三副”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即以肉雞飼養加工為主業鏈,以雞下腳料開發利用為主的生物質工程第一副業鏈(用雞毛生產多肽氨基酸,用雞血提取活性蛋白酶,用雞的其他下腳料喂養豬、魚、鱉);以雞糞生物有機肥開發利用為主的有機種植第二副業鏈(種植有機茶、有機稻等,);以雞糞生物質發電為主的第三副業鏈。
項目產生的雞糞直接袋裝轉運至生物質發電廠,經過處理可轉化為燃料等資源,各養殖場內不設臨時堆放場。
針對養殖場雞舍產生的惡臭,需嚴格控制雞舍溫度,減少硫化氫、氨氣的排放,加強通風管理,加強雞舍周邊綠化,設置200m大氣防護距離。
項目產生病死雞應設置安全填埋井進行安全填埋,安全填埋井應采取有效防滲處理工藝,避免污染環境。
生活污水化糞池規模應達到日處理能力36t/d,停留時間12h以上,處理后用于灌溉;1個儲水池,規模為54m3。
防疫藥品屬危險廢物,委托南平綠洲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處置。
正大集團:死淘雞養鱷魚
2012年正大集團注冊成立了泰鱷湖養殖有限公司,計劃養殖8000條暹羅鱷。鱷魚每天可以消耗雞肉62公斤,正大蛋業的死淘雞完全可以滿足我這里的飼養需求,可以幫助蛋雞場處理700萬元的死淘雞,節省了無害化處理的支出。
山東鳳祥:研發出無水沖洗雞舍技術
在污水處理環節,如何處理沖洗雞舍的污水,是養殖業的一大難題。山東鳳祥自主研發利用氣吹、泡沫加氣霧的工藝實現了無水沖洗,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行業難題。對于食品加工環節產生的污水,由專用管道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作為祥光銅業的冷卻用水使用,年可節約水資源800萬噸,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1
美國
由于國土遼闊、農田面積大,美國提出了基于種養結合的畜禽糞便綜合養分管理計劃(CNMP),所有規模養殖場必須制定和實施CNMP,中小規模養殖場自愿實施,成功地解決了畜禽廢棄物的環境污染問題。
美國研究開發出畜禽糞便運輸和利用、動物尸體堆肥處理的技術及其設備,開發應用養分平衡綜合決策支持系統軟件,為CNMP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
通過農牧結合化解畜牧業環境污染。美國通過農牧結合來防治養殖污染,畜禽養殖液體廢棄物不允許排放,在農場內部形成“飼草、飼料、肥料循環”的體系。
為確保糞便中的氮磷等養分含量,美國的豬場主要采用水泡糞方式,豬糞尿及污水長期貯存于豬舍下部的糞坑直至農田利用,或定期從豬舍下的糞坑轉移到舍外專用貯存池直至農田利用;奶牛場采用干清糞方式,清理出的奶牛糞尿進入舍外的專用貯存池存放,然后進行農田利用;雞場則采用機械干清糞方式,通過堆肥后利用或直接利用。
除農田利用外,當畜禽糞便的養分供應量超過農作物的養分需求或土地承載力時,為避免產生環境風險,美國養殖場會選用其他的糞污處理利用方法,如堆肥處理、厭氧發酵處理等,但這些技術在美國養殖場糞污處理中所占比重很小。
嚴格的規模養殖場準入制度。在1997年的清潔水法里將工廠化養殖與工業和城市設施一樣視為點源性污染,排放必須達到國家污染減排系統許可。美國聯邦水污染法規定,超過一定規模的養殖場建場必須報批,獲得環境許可,并嚴格執行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美國規定作為水質污染特定來源的大規模牧場基準飼養頭數為1000家畜單位,相當于肥育牛1000頭,豬2500頭,雞10萬只,羊10000只,成年奶牛700頭,馬500匹。如果畜牧場臨近河流時,其規模限定為300個家畜單位。
2
丹麥
丹麥制定了本國的管理措施和執行標準,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手段和多種政策鼓勵措施相結合,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管理。
丹麥法律規定養殖場必須在中央畜牧管理登記處登記,在新設、擴建或變更畜舍、糞尿及青貯廢液貯存設施時必須事先報告,有效地防止了畜禽排泄物的環境污染。
中小型畜禽養殖場將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其中作物肥料和灌溉用水來自無害化處理后的畜禽糞便和沖洗廢水,在減少經營成本的同時,保持了種養平衡。在生態補償機制方面,尊重農民的意愿,提供豐厚的經濟補貼,讓農民不僅愿意配合政府,還能夠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
丹麥還對施肥方式作出了明確規定。糞肥必須通過直接深施到土壤中的方式施放到土地中,以便將氨氣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并且有利于保證衛生。規定糞肥施放不能因融雪或降雨等原因會引起糞肥溢流到湖或河中的危險。所以,在實際生產中必須考慮到天氣條件,有效規劃施放糞肥的時間,以避免將糞肥施放到凍土、融雪的土壤或在降雨前施放。
3
荷蘭
為了防止糞便總量進一步增加,荷蘭從1984年起不再允許養殖場戶擴大經營規模,并通過立法規定每公頃2.5個家畜單位,超過該指標農場主必須交納糞便費。
監管政策覆蓋動物生產、治污設施、施肥控制等各個方面,明確限定了單位家畜氨氣最大排放量,并要求糞污存儲設施必須密封以阻止氨氣泄露;減少動物糞便貯存流失量,在適當耕作季節施糞肥;制定氮肥施入標準,減少施肥操作損失量,合理供給作物的養分。
荷蘭糞污處理的核心是糞污的養分管理,在過程環節上注意污染控制,重點目標是進行糞污的農田利用,將農業中氮元素和磷元素對環境(主要是地下水的硝酸鹽含量)的排放降至可接受水平。
荷蘭養豬場和禽類養殖場占地面積很小,受到嚴格的糞污施肥量的限制,糞污施用量約為2頭奶牛/公頃、20頭育肥豬/公頃。荷蘭有健全和規范的糞污處理經濟制度,養殖場產生的多余糞污必須外運處置,農場需要支付費用給運輸公司,使用糞污的農戶可向運輸公司收取3-10歐元/噸的處理費。
荷蘭牛、豬養殖場普遍使用漏縫地板,地板下存儲糞便,糞便、尿液和清洗水混在一起形成糞漿,屬于水泡糞工藝。為減少運輸費用成本,降低糞污中的液態比例,提高配送效率,養殖場普遍采用固液分離的方式,固體晾曬或堆肥,液體部分進行密閉式長期儲存后就近農場使用,儲存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收集使用,幾乎實現全過程的封閉,臭氣排放嚴格控制。
4
德國
德國是養殖業發達國家,主要飼養豬、奶牛和蛋雞。德國的養殖業以家庭農場為主,其養殖總量根據土地承載力進行控制。其中奶牛、生豬主要采用深糞坑系統,一般將糞尿集中存放在畜舍下的糞坑中,長期存放(一般6-9個月)腐熟以后直接用于農田。近年來,淺糞坑系統及與之相配套的自動刮糞技術在德國得到快速推廣應用,通過固液分離將固體作堆漚處理或加工成墊料使用,而液體部分則采用加蓋的糞污貯存設施,對貯存設施的容積、防滲漏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德國是能源缺乏的國家,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鼓勵采用沼氣發酵工藝解決糞污處理問題。2004年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對沼氣發電采用增值稅全額退稅的政策,增值稅率為16%;同時對沼氣池建設提供20%-30%的無償補助費。沼氣工程發酵原料多采用混合式,能源植物與畜禽糞便混合發酵,能保證系統穩定,采用全混合發酵法處理豬糞便的比例高達94%。2008年后,提純后的沼氣可直接并入天然氣管道,多余沼氣通過火焰燃燒器直接燒掉,嚴格杜絕直接排入大氣。沼氣工程都建有沼渣、沼液儲存池,儲存的沼渣、沼液經過3-6個月的存放后作為農作物肥料利用。
6
中國臺灣
我國臺灣主要通過加強畜牧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養殖污染防治技術推廣和加強畜牧業污染防治管理等對策防治畜禽養殖污染。20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從指導畜牧場設置污染防治設施,成立“畜牧污染防治技術服務團”建立區域性技術推廣體系、指導畜牧場開展畜牧廢棄資源回收及再循環利用、舉辦污染防治培訓班、設置堆肥集中處理場、推廣牧場綠美化等方面防治畜牧業污染。
臺灣規定,養豬3000頭以上、雞8萬只以上或牛250頭以上的,畜牧場應先向當地環保局申報事業廢棄物清理計劃書,經審查核準后,才可申請畜牧場登記或變更登記飼養數量。對于廢棄物的再利用,畜牧場無論是自行還是委托堆肥場或化制場等,都應依照“農委會”的公告,將畜禽糞便、污泥或動物尸體等再利用制成堆肥或肉骨粉等,都應記錄再利用的種類、日期、名稱、數量、用途、事業、再利用機構、再利用方式及處置說明,并保存3年以上。
為鼓勵農民興建及改善畜牧污染防治設備,臺灣“農委會”修正畜牧污染防治設備貸款要點,放寬申貸條件,放寬規模限制,凡取得畜牧場登記證書的畜牧場皆可申貸;且提高貸款額度,豬每頭最高不得超過1500元(新臺幣,下同),羊每頭4000元,而禽畜糞堆肥場則為每場1000萬元。畜牧污染防治設備專案貸款目前利率為2.0%,貸款期限最長為8年。
7
中國廣西
養殖全程采用“微生物+”模式,成功解決了養殖場的糞污處理、環保等問題,詳細介紹請訪問www.fsssmj.com現代生態養殖技術網進行詳細了解。
- 上一篇:含纖維較高的飼料在單胃動物飼料中的應用情況 [2017-08-19]
- 下一篇:新鮮液態白酒糟直接飼喂養豬新技術,小投入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