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發酵床為什么不能連續產生高熱分解慢?
雖然異位發酵床模式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重金屬富集、墊料難找成本高問題沒有解決,但目前許多地方還是在大量推廣異位發酵床技術來解決養殖場的環保問題。甚至被強制推廣,養殖場不采用就給通過環保等。其實異位發酵床模式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最后才選擇的養殖場環保解決方案。
異位發酵床也叫舍外發酵床、離舍發酵床、場外發酵床等,從2012年助農推廣發酵床開始,目前此項技術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確實為一些養殖場解決了環保問題。
其實異位發酵床是糞污資源化的浪費,且重金屬富集問題很難解決
但出現的問題很多,最多的問題就是“死床”問題,使用幾個月就出現了不發熱、發熱溫度低、甚至無法使用,但有的養殖場異位發酵床極少出現上述問題。造成很快死床的原因如下:
1.墊料太薄
標準的墊料厚度要求1.2-1.8米,這樣就有一個較大的底部儲溫區,這樣持續高溫才是基礎。但現在很多異位發酵床墊料厚度才0.6-0.9。
工作良好的異位發酵床
2.翻耙深度太淺
標準的翻耙深度是0.9以上,這樣的翻耙深度能夠將表層的糞尿與高溫區域的墊料混合,從而達到快速發酵持續高溫,并且將熱氣水分散發出來。
3.菌種不專業
專業的發酵床菌種數量至少要達到10種以上,一些非專業的菌種胡亂地配幾個在其中,甚至可笑地說其中有光合細菌(根本不需要也活不了)等。其實讓發酵床產生高溫的核心菌種是熱帶假絲酵母、放線菌等。可是我們市場上的大部分所謂的“菌種”其實都極少有這些菌種,特別是液體的菌種;另外發酵床臭味和氨氣,如果是翻耙的時候產生較重的臭味和氨氣,那一定是菌種不行,說明菌種中沒有硝化細菌、側式芽孢桿菌等;而如果腐熟發酵不徹底或者速度慢,一定是沒有加入 米曲霉、黑曲霉、假絲褐霉菌等。異位發酵床看起來簡單,但需要的處理菌群是非常復雜的,一些人往往拿所謂“EM菌”、將芽孢桿菌與普通酵母菌混合就所謂的是發酵床菌種了,很快就發現了不持續產熱、氨氣與臭味不能消除等問題。鑒別菌種是否專業的簡單方法就是看包裝上的菌種配制,然后看看能不能持續高溫,翻耙時氨氣臭味是不是極少。
專用的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復合菌種”就比較市場上一般的菌種效果就非常明顯,且成本低廉,市場售價都是120元/包左右,1包使用100立方,3個月左右補充1次。效果見下圖
專業菌種能夠持續產生高溫加快水份的蒸發
4.四周沒有封閉
異位發酵床要求四周透明封閉,頂部采用大棚透明材料并適當安排排氣縫隙等。但現在很多只頂部采用了透明材料,四周并沒有封閉,導致無法形成高溫蒸發(低溫季節尤為重要)。
四周封閉能夠促進室內和墊料溫度,上側面透氣口水汽蒸發
5.噴淋糞污到墊料上操作不規范
噴淋糞污進墊料上的深度不能穿透底部30厘米的儲溫層,但大部分隨意噴淋,不僅穿透儲溫層,導致儲溫層被破壞(墊料溫度快速降低),墊料含水量快速超過60%以上,雖然有回流槽模式,但再次升溫困難。因此,一定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模式噴淋、底部必要時增加增氧管等才會減少死床幾率。
簡單地總結和操作
有的人說,我的異味發酵床在開始使用時是可以的,但幾個月后就越來越不行了,是什么原因?
其實就是上面所說的原因,開始為什么感覺可以?是因為開始墊料是干的,能夠吸附大量的水份,且干濕度也比較好,都能夠產熱,但很快就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墊料提高到1.2-1.8米厚度;翻耙深度提高到0.9-1.2米,推薦使用專業的菌種如“異位發酵床專用復合菌種”,市場售價都是120元/包左右,1包使用100立方,3個月左右補充1次,成本低廉。
【視頻】異位發酵床使用專業高溫菌種發酵現場
→異位發酵床專用復合菌種,更好用的專業菌種,溫度上升快且持續性長、分解糞污速度快、降低氨氣臭味、對人畜及環境無害
專業解決異位發酵床問題找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
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有7個專業現代生態養殖技術實戰型團隊,為全國養殖場進行現代循環生態養殖場的規劃、設計、建設、整改等服務;養殖場環保問題低成本解決方案(養殖場惡臭、氨氣,蒼蠅、污水、糞污資源化、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與專業配套產品。幫助政府部門完成現代生態養殖、糞污資源化、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糧改飼、秸稈綜合利用、牧草產業等達標工作、培訓工作(免費且有專業資料等),針對您當地制定專業方案,做出示范樣板后確定效果再進行推廣。
- 上一篇:豬場復養增加自制發酵中草藥體內外運用能夠輕易成功 [2019-11-13]
- 下一篇:牧草粉碎發酵后養豬養雞技術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