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成本生物技術集中處理泔水、養殖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一、技術研發背景
當前,資源化利用是引導方向,從每天大量產生的餐廚下腳料(泔水)到養殖廢棄物(含動物糞尿等)是當前導致對環境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加上泔水禁止作為豬的飼料后,大量泔水直接進入地下污水管道或者不易填埋處理,而養殖糞污的污染有數據統計占到對環境污染源的40%以上。
本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且完全響應國家政策廢棄物資源化的原則下,而發明的一套簡單高效的微生物處理技術模式,具有投資少、運行成本低廉、對環境無害、全部達到資源化的目的,可以廣泛將各種泔水、養殖廢棄物(動物糞便與病死動物)、農副產品加工下腳料、食品加工有機下腳料等進行集中處理,最后形成液態的生物有機肥(符合NYT2596-2014 沼肥沼肥標準),且處理過程中不會產生對周邊與地下水有危害的情況。
二、泔水處理是個大的社會問題
非洲豬瘟的影響,泔水(潲水、餐廚垃圾)不能再用于做豬的飼料,這讓過去估計超過九成豬飼料的泔水處理成了新的環保問題,因為處理泔水比處理垃圾更棘手。
1.泔水如果傾倒進入下水道(如果餐飲業不能銷售泔水或者泔水集中處理需要按量收費肯定會導致大量泔水被倒入下水道),油脂冷卻不僅導致堵塞下水道,關鍵是能夠產生大量的甲烷,可能下水道口一個煙頭導致下水道爆炸;大量的泔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形成巨大的負擔。
2.將泔水填埋危害大,由于潲水中含大量水分、食鹽、油脂等有機質,不僅導致惡臭,而且加速對地下水的污染,且腐熟很不容易,對周圍環境影響比一般垃圾更大。
3.泔水集中處理變成有機肥虧損且不達標。目前國內一些中大城市都有政府補貼泔水集中處理中心,一般采用固液分離,固態經過處理變成有機肥,液態(一般占85%以上)經過沼氣或者直接進入污水生化處理系統處理達標后排放。這種模式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變成的有機肥鹽度嚴重超標(有機肥鹽度嚴重超標會導致施用土地板結,植物生長異常等);污水生物處理成本很高。再有就是處理環節糟糕,臭氣熏天、蒼蠅多等。這種模式投入成本巨大,幾乎都是虧損靠補貼維持,且最后的廢水處理達標形成資源化浪費。
4.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密集縣區如果采用第3條根本無法實施。
三、養殖密集區的養殖廢棄物處理難
養殖密集區一般都不是獨立的大型養殖,大多是一些散養組成的群體,不具備獨立解決養殖廢棄物的能力和條件(養殖廢棄物包括動物糞便、尿水、廢水、非正常死亡動物、動物胎衣等等),要完整將上述處理做到無害化、資源化往往需要多種途徑等才能完成。
四、廣西助農公司新型低成本生物技術集中處理泔水、養殖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本技術是通過下圖模式實施完成,在圖后面進行逐一說明。
以日處理1000立方物料為例,占地面積約需要20畝,從投入物料到第5級約為10天,流水線循環生產,第5/6級池為可以用于農用的儲液池。
1.新鮮物料池:池子為兩級,第一個級為存儲新鮮物料,專業微生物菌種馬上噴入進行初發酵,達到降低臭味、讓油脂進行分解方便物料的流動,物料在第一級池時間為24小時;然后物料通過電動閘口流入第二級進行攪動并通過電動料斗與鉤爪裝置(主要大型病死動物的起運到粉碎機械中去)將所有物料送入粉碎機中。
2.兩級粉碎:粉碎機都是大型礦石粉碎機,第一級比較大以達到對大型病死動物粉碎的目的,然后全部物料再經過第二級粉碎機,以達到所有物料都全部成細渣的目的。
3.溫室串聯沼氣池:沼氣池采用紅膜或黑膜沼氣池并串聯,且全部在雙層的溫室大棚中,同時人為補充甲烷菌以達到四季高效率產氣的目的,物料在沼氣池中存留時間是7-10天。
4.沼液發酵池:在從沼氣池出口加入流體糞污快速發酵劑,至少在這個池中通過3天前后流動發酵才進入下一個池。
5.高濃度農用沼液池:此池中的沼液已經可以農用,因為濃度高,可以農用時兌水3倍以上施用。也適合商品化罐裝運輸和銷售。
6.低濃度農用沼液池:在上個池無法運用完的沼液就會進入到這個池,由于流動過程中再進一步發酵,濃度明顯降低,這個池中的沼液可以不用稀釋兌水就直接澆灌農作物。
上述處理過程一般只操作第1/2步驟,其他都是自動進行,也不會出現很多殘渣的情況,幾乎都是在最后幾個池可以被抽運走了。
本技術工藝需要人工量少,除收取原料和抽運成品沼液外,以日處理1000立方物料為例,日常操作一般僅需4人(考慮到休假等因素適當增加),需要較大功率的三相電源(至少75KW),多級添加不同的專業菌種每立方物料約需15元。
本工藝前幾部分都是在封閉區進行,特別是在第1級兩次封閉,確保臭味、蒼蠅不會帶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所有物料全部進入粉碎機,不需要挑出垃圾物料等。
日處理100立方物料不含土地成本約需投資400萬元,日處理1000立方物料不含土地成本約需投資1000萬元(后面儲液池需要封閉會增加投資),設備都是一次性投資。
本項目適合政府公益性投資或者資源化第三方公司實施。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提供一條龍專業服務。
廣西助農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蔣愛國 13607711588,作者為農業農村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聯盟異位發酵床與高架網床專家組成員。
- 上一篇:養殖使用微生物(益生菌)效果不明顯,可能是抗生素與化學消毒劑使用過量的因素 [2019-01-11]
- 下一篇:廣西助農幫助客戶新建、擴改建養殖場從源頭就遵循達到廣西現代生態養殖標準、環保要求、糞污資源化的政策要求進行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