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動物下腳料、大量小魚蝦發酵成生物蛋白飼料技術
屠宰場、農貿市場銷售過程中水產與家禽產生的下腳料等、小魚蝦等,成為處理的難題,按照規定是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但無害化處理(主要是焚燒)不僅設備和燃料人工等成本高,關鍵是還沒有效益回報。在處理的過程中還給環境帶來了新的危害。
其實這些動物下腳料是一種非常好的動物源性蛋白飼料,只要經過下面的技術處理,就成為對動物無害且吸收率很高的生物蛋白飼料,且成本低廉還可以長時間保存等。
步驟一:收集動物下腳料進行簡單粉碎
我們常見人食用任何的動物下腳料直接簡單粉碎即可(無法粉碎的大骨頭需要挑出),其中少量的毛發、糞便、雜質不需要理它。粉碎的原料要求在6小時內按照下面的技術處理完畢。
步驟二:原料配方與發酵
粉碎的動物下腳料原料可以單一發酵,也可以多種動物下腳料混合發酵。粉碎的動物下腳料原料1噸(濕)、玉米粉150公斤(干,可以是全價飼料、碎米等)、紅砂糖2公斤、食鹽3公斤、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發酵劑1包(500g/包,菌種品種多且分解纖維能力強,市場售價約25元/包,網店都可以購買到),另外添加適量米糠(統糠、秸稈粉等均可)調節含水量使含水量調節到60%左右。然后裝入到非金屬容器中密封發酵。低溫季節適當保溫(發酵環境溫度高于20℃以上最好),發酵緩慢可能是原料中有消毒劑、抗生素較高或者溫度太低,可以增加1-2倍飼料發酵劑的使用量和延長發酵時間。
裝入發酵后要馬上清洗拌料場所和消毒(如漂白粉),且消毒水噴灑到發酵容器的外圍上,殺死可能存在的病毒(如非洲豬瘟病毒),發酵容器中的原料在發酵過程中PH值會達到3.5以下,一般病毒(包括非洲豬瘟)都是無法存活的。只要對外圍拌料與發酵容器外圍進行清洗消毒即可。
發酵需要15天以上,此時的發酵動物下腳料已經完全變性,成為香醇動物愛吃的含豐富小肽的生物蛋白飼料。
發酵完成的動物下腳料一定要在密封狀態下存放,隨取隨用,取后要馬上再次密封保存。在嚴格密封保存狀態下,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步驟三:發酵后的動物下腳料的運用方法
發酵完成的動物下腳料可以廣泛用于豬、雞、鴨、魚龜鱉蝦類等,它只是一種安全的生物蛋白飼料原料。
方法1:直接拌料飼喂動物。按照飼料比例的20%左右比例與全價飼料或者自配飼料混合后飼喂各種動物(因為發酵完成的動物下腳料是濕料,因此配方時實際使用量是重量乘以2倍,既如全價飼料800公斤,發酵動物下腳料400公斤);如果是自配飼料,也可以直接代替豆粕魚粉(如自配飼料中使用的豆粕是20公斤,則直接用40-60公斤發酵完成的動物下腳料進行代替即可)。可以拌入混合后直接飼喂,也可以每噸飼料中再加入約300公斤清水變成干濕料后飼喂效果更好。
方法2:如果是水產動物養殖,可以將發酵完成的動物下腳料使用量增加到40%左右,與玉米等能量飼料混合成團飼喂,或者簡單制粒后飼喂。
方法3:制作成生物飼料蛋白粉
將發酵完成的動物下腳料通過烘干的方式(烘干溫度不建議超過55℃,否則其中的益生菌會損失),再簡單粉碎,即成為含豐富小肽的粗蛋白40%-50%動物生物蛋白飼料,按照日常比例運用到動物養殖上即可。
關于安全問題
只要做好發酵容器外圍進行清洗消毒完善,且注意拌料環境的消毒等,發酵容器中的原料是不存在有害病毒存活的問題,主要是低PH值讓一般我們常見的這些病毒很難存活(PH值3.5以下),寄生蟲也是無法在低PH值和長期厭氧環境下存活的。如果你過于擔心,可以錯開直源性動物下腳料的使用,如豬的下腳料不用到豬飼料上。
關于效益
許多地方的動物下腳料幾乎是零成本或者低成本,1噸新鮮的動物下腳料通過發酵后(含玉米、米糠等)能夠變成約1.5噸濕的生物蛋白飼料或者約500公斤干的生物蛋白飼料(粗蛋白40%左右),價值在1千元以上。
相關鏈接——
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高濃度乳酸菌為主的固態飼料發酵劑,更輕易成功、效果更好的生物飼料發酵劑,簡單好用的中草藥發酵劑
- 上一篇:紅薯、南瓜滯銷不值錢,這里將這些變成了優質的豬飼料 [2019-11-18]
- 下一篇:南瓜馬鈴薯紅薯發酵做豬雞鴨飼料技術 [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