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飼料原料對黃顙魚表觀消化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摘要:實驗研究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對分別含有豆粕、發酵豆粕、菜粕和發酵菜粕的4種飼料以及這4種原料的干物質、蛋白、能量及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為黃顙魚飼料的配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測定不同原料對消化道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以及血液指標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蛋白及堿性磷酸酶的影響。結果顯示:黃顙魚對4種原料的干物質的表觀消化率有顯著差異,其利用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豆粕、發酵豆粕、菜粕及發酵菜粕(P<0.05)。黃顙魚對發酵菜粕的蛋白質表觀消化率顯著低于其他3種原料(P
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由多方面因素決定,包括原料的營養成分,動物對原料中各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率。表觀消化率測定是評價飼料原料營養價值的重要內容,也是配制營養平衡飼料的前提。植物蛋白中含有多種抗營養因子,如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寡糖等,菜粕中含有硫苷、單寧、惡唑烷硫酮、異硫氰酸酯、植酸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飼料的適口性和安全性。研究發現通過生物發酵可明顯降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大豆凝集素、寡糖、抗原蛋白、脲酶的含量,發酵還可以提高粗蛋白質、氨基酸、多種活性物質的含量,同時產生特殊氣味,提高動物適口性;在菜粕經發酵后,硫苷、惡唑烷硫酮、異硫氰酸酯、單寧、植酸等抗營養因子含量都有所降低,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都有所提升。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具有產量大、生長快、耐低溫低氧、含肉率高和肉質細嫩等優點,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經濟魚類。本實驗通過投喂黃顙魚豆粕與發酵豆粕、菜粕與發酵菜粕飼料,比較黃顙魚攝食不同飼料原料時的蛋白質、能量消化率、氨基酸利用率及消化酶活性和血液指標,以評定這幾種原料對黃顙魚的營養價值,為開發優質環保的黃顙魚配合飼料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魚
黃顙魚購買于武漢市江夏區鄧家洲國營黃顙魚原種場,選用同批幼魚,暫養于室內循環水養殖系統中,期間以商品飼料每天兩次表觀飽食投喂,使幼魚適應養殖環境。馴化1個月后挑選體格健碩、規格均勻者隨機分組開始正式實驗,初始平均體重為12.88g。實驗采用室內流水養殖系統,共設置12個缸,每缸40尾,每種飼料3個平行,溶氧6.0mg/L以上,pH6.8—7.2,水溫22—28℃,滴加硫代硫酸鈉溶液除去余氯。
1.2 實驗飼料的設計與配制
4種原料為豆粕和發酵豆粕(武漢邦之德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菜粕和發酵菜粕(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4種原料的營養成分見表1。實驗共制作了5種飼料,分別是基礎飼料和4種實驗飼料,基礎飼料以魚粉、豆粕、菜粕為主要蛋白源,添加0.5%的Cr2O3作為外源指示劑,基礎飼料配方和營養成分見表2,4種實驗飼料由70%的基礎飼料和30%的待測原料(豆粕、發酵豆粕、菜粕和發酵菜粕)組成,將各成分粉碎過60目篩網,混合,制成粒徑為4mm的顆粒。以上各顆粒飼料70℃烘干后于–20℃冰柜中保存備用。
表5顯示,黃顙魚對不同原料的16種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有較大的差異,氨基酸表觀消化率的變化規律與蛋白質表觀消化率的變化基本一致,發酵菜粕中氨基酸的利用率均顯著低于其他飼料組(P
2.2 消化酶活性
表6顯示,胰蛋白酶活力在胃里有顯著性差異,其中菜粕組顯著高于發酵豆粕組,其他組織沒有顯著性差異。各組織胰蛋白酶活力呈現出前腸>中后腸>胃的趨勢。
糜蛋白酶活力僅在中后腸組織表現出顯著性差異,發酵豆粕組最低,豆粕組最高,發酵菜粕次之,各組織糜蛋白酶活力呈現胃>前腸>中后腸的趨勢。
淀粉酶活力在各組織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攝食發酵菜粕淀粉酶活力要高于攝食其他原料,各組織間淀粉酶活性呈現出前腸>胃>中后腸的規律。黃顙魚屬于有胃魚類,因此淀粉酶活力相對較高,但對餌料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在前腸,因此前腸淀粉酶活力要高于其他組織。
2.3 血液生化指標
表7顯示,豆粕飼料組血液的谷草轉氨酶(AST)顯著高于其他組,攝食菜粕與發酵菜粕沒有顯著性差異,相對于豆粕和發酵豆粕低。
3、討 論
3.1 黃顙魚對飼料原料干物質,蛋白質和能量的表觀消化率
干物質消化率的高低是衡量飼料原料總體消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其與飼料中纖維素、灰分的含量及營養物質被吸收的程度有關。在本實驗條件下,黃顙魚對飼料原料干物質的表觀消化率是隨著原料灰分的含量增加而顯著降低的,這與Reigh等的研究結果一致。黃顙魚對飼料原料干物質和能量的表觀消化率總體偏低,這可能是因為黃顙魚是偏肉食性動物的原因,其次可能是魚類缺乏消化纖維素的酶系統,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一些魚類難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因此可能會對魚類能量的消化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這些物質的還可能降低魚體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利用。
本研究表明黃顙魚對豆粕、發酵豆粕和菜粕的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均在90%以上,其中發酵豆粕的蛋白和能量的利用率最高,說明黃顙魚能夠較好的利用這些植物蛋白,其中發酵后的豆粕更能有效利用,這可能是發酵降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大豆凝集素、寡糖、抗原蛋白等的含量,提高粗蛋白質、氨基酸、多種活性物質的含量。比較其他研究,鳙對豆粕和菜粕的蛋白質表觀消化率分別是84.7%和83.7%,吉富羅非魚對豆粕和菜粕的利用是91.2%和85.7%,均略低于黃顙魚對豆粕和菜粕的利用。
發酵菜粕的蛋白質和能量表觀消化率則顯著低于菜粕,這可能與原料的發酵工藝有關,不同的發酵工藝對植物蛋白原料的發酵效果不同,如在菌株的選擇差異上、菌株的組合差異及發酵時的環境因子等都能導致發酵效果的不同,因此造成發酵后營養價值存在差異。目前對發酵菜粕在水產動物表觀消化率的研究還未見報道,還無法與其他魚類做出對比,因此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黃顙魚對飼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
從生理方面來講,魚類對蛋白質的需求實質上是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需求。然而由于魚體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EAA)或合成的量不足維持生理需求,因此需從食物中獲取某些必需氨基酸,故了解飼料原料中EAA的消化率,對飼料配方的設計及原料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在本實驗中,黃顙魚對各原料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與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變化基本一致。水解氨基酸總的表觀消化率差異與飼料原料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差異相似,均表現為發酵菜粕組消化率顯著低于其他組。本實驗中黃顙魚對各飼料原料的蛋氨酸、組氨酸有較低的表觀消化率,可能是因為植物蛋白氨基酸不平衡導致該氨基酸消化率較低;其他氨基酸表觀消化率均在85%—98%,且均表現為發酵菜粕顯著低于其他三種原料,其中精氨酸和谷氨酸的消化率較高,都在93%以上;此外,豆粕與發酵豆粕的天冬氨酸、絲氨酸、異亮氨酸和亮氨酸的表觀消化率顯著大于菜粕和發酵菜粕。
在本實驗中,發酵菜粕大部分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均顯著低于其他原料,這可能是發酵菜粕不能被消化利用,發酵菜粕中的氨基酸未被吸收,其次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導致較低的消化率水平。總覽氨基酸消化率,不同原料中相同氨基酸及相同原料不同氨基酸的消化率均存在較大差異,這與葉元土等研究結論相同。Terrazasfierro等指出在飼料加工過程中,過高的溫度會破壞部分氨基酸的分子結構使得在糞便中不能檢測到,從而導致消化率偏高。在魚體中不同部位消化道的消化酶性質不同,腸中提取的蛋白酶為堿性蛋白酶,在堿性條件下酶活性較高,胃中蛋白酶為一種酸性蛋白酶,在酸性條件下酶活性較高。
研究表明,不同消化道部位的營養消化不同,其酶活性也不同,無論是有胃魚還是無胃魚以及魚類的食性如何,其前腸是消化蛋白質的主要場所,本實驗結果與該觀點相一致。而后腸活性最差,這可能與養分濃度和被消化程度有關,也可能是飼料中抗營養物質在后腸造成明顯病理變化的原因。
3.3 四種原料對黃顙魚各組織中消化酶活性的影響
糜蛋白酶是胰腺分泌的內切酶,可專一性水解由芳香族氨基酸或帶有較大非極性側鏈的氨基酸羧基形成的肽鍵。糜蛋白酶活性在本實驗條件下在胃組織里活性最高,前腸的糜蛋白酶活性要高于中后腸,該結果跟其他研究者的觀點相似,認為大多數魚類腸黏膜層分泌蛋白酶的能力由前向后逐漸減弱。
淀粉酶主要是肝胰臟分泌,有些魚類的腸道也是分泌淀粉酶的重要器官,魚類對食物中淀粉的消化能力與淀粉酶分泌機能的強弱直接相關。本實驗結果表明前腸淀粉酶活性高于胃組織淀粉酶活性,中后腸淀粉酶活性最低,該結論與王宏田等和余德光等對牙鲆消化道淀粉酶的研究結果相似。谷草轉氨酶(AST)和谷丙轉氨酶(ALT)是細胞線粒體中重要的氨基轉移酶,主要參與氨基酸代謝,廣泛存在于肝臟中。當組織受損時,細胞膜滲透增大,細胞內的轉氨酶大量釋放進入血液中,使得血清中轉氨酶的活性升高。因此,血清中AST和ALT的活性可作為魚類評價肝臟損傷程度以及確定一些營養素需求量的重要指標。本實驗豆粕飼料組谷草轉氨酶顯著高于其他組,這可能是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影響了機體對蛋白質的代謝。孫玲研究表明,豆粕中含有大豆抗原,而大豆抗原能引起血漿轉氨酶活性的升高,同時還會影響組織消化酶活性,抑制蛋白酶的分泌。
本實驗研究表明,黃顙魚對4種飼料營養物質的表觀消化率均較高,飼料原料干物質的表觀消化率在70.85%—78.55%,其利用率依次為豆粕、發酵豆粕、菜粕及發酵菜粕,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較高,均在90%以上,能量的表觀消化率在81.75%—86.15%,說明這些飼料原料均可作為黃顙魚飼料中的蛋白來源。
相關鏈接:高密度水產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魚蝦生態健康養殖益生微生物制劑產品
相關鏈接——
①.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高濃度乳酸菌為主的固態飼料發酵劑,更輕易成功、效果更好的生物飼料發酵劑,簡單好用的中草藥發酵劑
②.99多功能飼料發酵劑,酶菌結合飼料發酵劑中的佼佼者,幾項數據對比讓你信服
③.【視頻】部分發酵飼料養豬雞鴨帶給你無臭味健康無抗養殖效果
⑤.御瘟湯——防控非洲豬瘟增加自制發酵中草藥體內外運用的原生中草藥配方
⑥.動物促生長增肥原生中草藥組方——效果直觀可見,生長速度提高顯著,降低料耗提前出欄
⑦.“土味十足”原生中草藥配方——效果顯著的動物肉蛋品質改良中草藥配方,比放養更土味十足
10.豬場復產成功案例,防控非洲豬瘟運用自制發酵中草藥更易成功,不需大設施投入成本低廉
12.2020年多年生禾本科高產牧草品種推薦,亞熱帶與大棚內可四季產出,提供專業種植、加工、利用、形成生態循環一條龍服務
13.養殖場廢水(污水)最簡單的快速處理技術,達標農灌水或者變成無臭味不燒苗的液態有機肥技術
14.新建豬場用哪種模式好?新型水泡糞技術模式節約30%以上建設成本與減少70%以上糞污處理環保建設
15.豬場復養如何才能成功?推薦自制發酵中草藥組合拳模式!數百成功案例歡迎驗證
16.豬場發現疑似感染非洲豬瘟后如何快速控制下來(20余天達到滿意效果,有大量成功案例)
- 上一篇:發酵中藥將成為防控非洲豬瘟的有力軍,成本低效果肯定,大量成功案例可以驗證 [2020-04-23]
- 下一篇:養殖廢水無法糞污資源化消納、不能排放、無法大量存儲該如何讓其就地蒸發消失? [2020-04-22]